在苏州的时候,张红英算是本地人。在货源这一块,背靠乡下,价格方面有优势,质量也有保障。且苏州人喜欢吃鸡,做鸡汤粉、面更有市场。
但凡换个城市,没有办法采购到那么多物美价廉的鸡,成本都会大幅提高。想要利润,就必须提高售价,或者想办法偷工减料。那样口碑就无从谈起。
所以在苏州的那一套生意经,在南京无法套用。
而且南京跟苏州比,从文化上就大不一样。
光是饮食习惯方面,南京就又大大不同了,南京人吃鸭子多。后世有传言,没有一只鸭子可以活着走出南京。
南京有“鸭都”之称,南京人吃鸭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南京鸭子的吃法种类繁多,其中最着名的当属盐水鸭。盐水鸭是南京的传统名菜,选用肥嫩的鸭子,经过腌制、晾晒、煮制等工序制成,其特点是皮白肉嫩、味道鲜美、咸淡适中。尤其在中秋节前后,此时的鸭子最为肥美,因此也被称为“桂花鸭”。
除了盐水鸭,南京还有烤鸭,但与北京烤鸭不同,南京烤鸭更注重鸭皮的酥脆和鸭肉的原汁原味。此外,板鸭也是南京的传统名吃之一,它是一种经过腌制、风干或熏制的鸭制品,风味独特。
其他鸭类菜品还包括鸭血粉丝汤、鸭肫、鸭舌、老鸭汤等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烹饪方式。
南京人对鸭的喜爱体现在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从街头小吃到宴席大餐,都能找到鸭的身影。
但是鸭子本身,腥味比较重,需要用重重的调料掩盖。想要配面,就不太搭。
虽然说酸萝卜老鸭汤也很好吃,但是,跟面条相配,总是差点劲。
而且呀,这苏式面条和南京的面条也是大不相同!
那苏式面条,它的面条通常都呈现出一种较为细软的质感,就好似精心编织而成的丝缕一般,条缕分明。当你将这面条放入口中时,首先感受到的便是那爽滑无比的口感,仿佛一条灵动的小鱼,迅速滑过喉咙,只留下一抹令人陶醉的鲜香。而伴随着咀嚼,面条又展现出了惊人的劲道,每一口咬下去都充满弹性,犹如在与牙齿共舞一曲欢快的旋律。
它的汤也很清,面条、浇头、汤,界限分明。
而与之相比,南京的面条,要显得更为粗壮一些。仿佛是这座城市历史沉淀下来的痕迹,每一根都散发着一种朴实无华的气质。
每一口面条吃进嘴里,都是在品尝一份醇厚和实在。
张红英吃过皮肚面,三鲜面,很饱腹,也很鲜美,但是两边的口味,完全不同。张红英感觉苏式面条在南京不会有市场。至少现在不行。
张红英想好了,在南京,就开店卖米线吧。而且,这次她不卖鸡汤米线了,就专门卖酱棒骨,骨汤米线 。
本来打算再兼卖鸭血粉丝汤的,这应该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小吃。但是她想想觉得可能忙不过来。而且她敢在苏州卖鸭血粉丝汤,因为她做的不是正宗的鸭血粉丝汤,是改良版的,更符合苏州人口味的鸭血粉丝汤。
但是如果要在南京卖鸭血粉丝汤,她就有点鲁班门前耍大斧的感觉……她做的肯定太不正宗了。
等把摊子摆开,人家进来一尝:呸!这什么鸭血粉丝汤啊,一点点都不正宗!
那口碑也就完了。
所以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就做单一品种吧——大棒骨。
她做的大棒骨,已经经历了市场检验的。
真材实料,口感独特,价廉物美,未必不能风靡一时。
有一度,不记得是哪年了,拿吸管吃大棒骨,吸骨髓,还时髦过一段时间的。
而且夫子庙这么繁华,做餐饮,应该不成问题。
来夫子庙的人那么多。这么大的人流量,逛累了总要坐下歇歇,吃点东西的吧?
张红英观察过这边的人群。
有很多是高校的学生,还有很多是市民,加部分游客。
现在旅游还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大部分人经济条件还没跟上,只有出差顺便逛逛,新婚度蜜月旅游,这两种情况的游客特别多。
所以张红英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学生身上。
虽然大学生的代表沈建珍说她每次出来都是穷逛。
按她的说法,如果说要买衣服,那么不管逛多久,就只买衣服。如果是要过节了,要来买贺卡,就只买贺卡。
像新百这样的商场,她们说没什么胆量去逛的。
但是也承认,总也有计划外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