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勤工俭学1

小吃店看着不起眼,实际上利润相当可观。

现在一天能卖出去三百碗面或者米线。一碗有七毛钱利润。二十只鸡,一只十五块钱利润。一百斤酱棒骨,一百三十块钱利润。

加起来,一天利润就有六百四。

周末生意冷清一些,也能卖个一两百块钱。

雇佣了一个杂工,一个月工资二百二,扣除水电费,以及人情打点,损耗,最后一个月,净利润竟然达到了一万五。

沈大林一个人就能分到五千。

沈建珍留下的存折,余额也在悄然增加。一个月两千五的收入……沈建珍在南京好好的上着学,店铺就回本了。等到寒假来了,她名下的存折上已经有了一万的存款。

张红英有意识多推一些米线。苏州人习惯吃面,但是湿面不好保存,尤其是夏天,气温太高,面条很容易就发酸了。

以前大家爱惜粮食,有点酸的,馊的,都不舍得扔,会吃掉。甚至有些地方为了解暑,会特意做一些米发酵过后的酸汤喝。

但是张红英开小吃店,发酸的东西就不能卖给别人了,自己吃又吃不完。倒是米线就变成了很好的选择。干米线非常耐存储。

所以张红英每天进面条的数量就控制在五十斤,不够就强推米线。

天气渐渐转凉了,大家都穿上了棉衣棉鞋。

李小芳没有给张红英做丝棉衣,张红英手上有钱了,也不想亏待自己。她找了个周末,等吃午饭的挖树工人都走了,把门一关,跟学生一样去市里逛街了。

衣服是真贵啊!

看来看去,张红英抠搜的毛病又犯了。出发的时候想的特别好,这次一定要给自己买一件好棉衣。

但是到了商场,看看价签,又不舍得了。

明明挣了这么多钱了……

张红英一边逛,一边挣扎。理智说:“买啊,你也不是没钱!而且天气这么冷了,你总是要买棉衣的。”抠搜的灵魂在说:“太贵了太贵了她贵了。你几个月工资只够买件衣服。”

挣扎了一路,在一个角落发现了自己的救赎!

羽绒服!特价!

样式特别老旧的一件羽绒服,在七十年代穿都挑不出来错的那种款式,配色。直筒一件,黑色为主,搭一点点红色。嗯,八十岁老太太穿这个,都不会有人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