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英在边上看着沈建珍滔滔不绝的给沈新宝介绍村子里的那些人。
有的老了,有的去了,有的分家了……张红英奇怪的想:“我真的是鸭湾村的人吗?我应该真的是窑上村的吧!”她对鸭湾村的那些人和事,都只是有一点认识,但是谈不上熟悉。沈建珍明明在外面读书读了三年,村里的大事小事,居然她都知道。
聊尽兴了以后,沈建珍才提出:“伯伯,我们来苏州呢,主要是我这个同学,小姐妹,想在苏州学裁缝。
我们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能去哪里租房子,想拜托你帮帮忙。”
听说只是要帮忙租房子,沈新宝和他妻子都松了口气。沈建珍大大咧咧的没看出来了。张红英却是看的分明。看起来他们虽然热情,到底还是有压力的。
沈新宝想了想问道:“你是跟师傅学裁缝呢?还是去学校里学?”
沈建珍拿出来一张报纸,指着中缝道:“我们想去这个学校学。”
沈新宝已经有点老花了,拿了报纸看半天看不清,递给他妻子:“我眼睛不来塞了,你帮忙看一下。”
沈新宝大学毕业已经三十多岁,娶的妻子比她小了快十岁,还正当年。
沈新宝没有介绍名字,他们小孩家家,也没有问人家名字的道理,就叫伯娘。
伯娘看了会,道:“就是那个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对外招生的,不转户口没有学籍,就是学门技术。社会上的学生随便去,就是学费高一点,也没有宿舍。”
张红英连忙点头:“对,所以我想租个房子去学。我有一定基础的,学了五年,也已经出师做了两年多裁缝了。
但是师傅教的跟学校里教的不一样,学校里教的应该更全面一点。我还想学做旗袍,学绣花,这个我师傅不会。”
伯娘点点头:“你这个想法是好的。人就是要走出来。往外走才有前途。”
现在的城乡差别之大,就是天壤之别。
未来几十年,城乡差别从身份证上,从称呼上被消灭了,但是富裕程度上的差异,永远存在。
沈建珍隐约提起过,她的房子,买的时候六七十万,现在一千多万。青镇上的房子,买的时候六七十万,二十年过去,卖二百万都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