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这题解得如何

张启山眼睁睁看着,也没提出什么异议,淡定扭头对副官道:“你刚刚也见了那些尸体,应知道有此一人可当百人,如此,当可放心。”

副官欲言又止。

有这样的人间凶器在身边,真的能让人放心,而不是起到反效果吗?

但从伙计变成副官,他也跟了好几年,心知肚明,张启山看似不过毛头小子的年龄,其实是个相当说一不二的主。

一旦有了主意,再劝也是徒劳。

只好遵命转身,去分出队伍送人离开了。

现在,原地只剩下了两人。

张从宣把玩着手中的勃朗宁手枪,心情很是不错,冷不丁,就听旁边传来一道低沉的相询。

“这题解得如何?”

见青年循声看来,却没有开口的意图,张启山神色不动,缓缓说了下去。

“公为两千石,我为山海客。志业岂不同,今已殊名迹……这是昨日的信上所述。”

“相里不相类,相友且相异……这是我的回答。”

这一次,青年终于有了点情绪波动,微感讶异地看了他一眼。

这两句诗的意思,并不难懂……直译一下,虽然我们同乡,但彼此并不相似;虽然是朋友,但两人互有差别。

虽非同道,但仍可以为邻里和友人。

其下的潜台词,正是一种善意的回应。

更关键的是,这正是他昨日信上所写那几句诗的后句……那并不是什么热门诗词,词句平平,估计没几个人认识,之所以用在这里,只是当时觉得恰好合适而已。

张启山要是聪明,应该能领会到,这两句所表达的,自己与他志向不同,只是个没名没势的山野中人,上门属于善意拜访。

更聪明的话也许能听出“山海客”一词,既是指自己的平民身份,也双关自己来自山海关之外,是同乡之人。

没想到,对方能更进一步,不仅理解了其中含义,还特意接上诗句的后句……

对方是恰好看过,还是连夜翻书翻出来的,这不重要。

关键,用这句作为回答与表态,还真是挺合适。

想了想,张从宣朝他回以一个轻快的颔首:“张长官恩威并行,博学多才,在下佩服。”

对这称赞话语,张启山却没什么反应,只轻飘飘“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