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牛报恩

贝纳颂 李木辰 2497 字 11天前

说完后,他让管家拿来五十两银子,要送给赵善承,一来是表示谢意,二来是弥补其损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善承推辞道:“救人乃是本分,哪能收取报酬,至于货担,我会去找寻,请大少爷不必介怀。”

胡世方很是感动,说道:

“年轻人不贪钱财,做人正派本分,真令胡某汗颜,可货担因家父而丢,自然该由我承担,你若不收,我可无法向父亲交代的。”

赵善承听到此处,知道无法拒绝,就拿了其中最小的一块碎银,大概三四两的样子,然后说道:

“担子和货物最多值四两,我只能拿这些,若拿多了,父亲会责骂的。”

看着赵善承离开的背影,胡世方感叹不已,像这样的年轻人真的太少了。

转眼过去半年多,这一天,赵善承又到城郊卖货。

在离胡家大宅不远处,有一高一矮两个男人,牵着一头老黄牛往前走,这牛看上去已经老迈,走路一瘸一拐,往下一看,原来左后腿肿胀,后蹄也有脓肿。

赵善承上前问道:“两位大哥,这是带着牛去看病吗?”其中高个子男人说道:

“什么看病呀,这牛快二十岁了,前些天生了病,怎么治都治不好,我家少爷已经向衙门报了备,现在是要拉到场上杀掉吃肉。”

这牛不知道是不是听懂了人话,高个子话音刚落,这牛竟然转头瞅向赵善承,“哞哞”叫了两声,还用嘴不停得蹭他,眼睛里似乎还有泪花。

赵善承人如其名,是个心善之人,哪里经得起这般,他突然心中酸楚,开口道:

“老黄牛为你家主人劳累了半辈子,怎能如此狠心杀掉呢?不如放过它吧。”

矮个子男人道:“牲畜就是牲畜,它又不是人,生下来就是干活的,干不动了也只能等着宰杀,这都是命,小哥要是如此心善,何不买下来,带回家养着。”

“多少银子?”赵善承竟脱口而出,自己也觉得惊讶。

“一头年轻健壮的耕牛不下五十两,这牛虽说年老,又生了病,但起码也值个七八两,你若想买,七两银子卖给你。”高个子男人说道。

七两银子,对自己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哪里拿的出来?赵善承一时之间犯了难。

这时,后方来了三个人,为首一人喊道:

“你们俩干嘛呢?还不赶紧牵到场上,屠户一会儿就到了。”

这声音听着耳熟,转头一看,竟是胡世方,他身后跟着门房文叔和下人胡成。

矮个子男人道:“大少爷,这小哥起了善心,想要买下老牛,救它一命呢。”

此时胡世方也看到了赵善承,他笑道:

“原来是赵家小哥,我说呢,是谁这么心善,愿意救一头老牛。既然你有如此心思,那我就把这头牛送给你。”

赵善承不肯接受,胡世方说:

“你若不接受,那我们只有宰杀了它吃肉了。”此话说到了赵善承的心痛之处,他感谢胡世方一番,牵着老牛回了家。

赵家庄隔壁有个李村,村中有个牛医叫李十文,此人有些偏方,赵槛生将他叫来,为老牛医病,这个李十文真是有些本领,花了半年时间,竟然把老牛医好了。

对于农家人来说,耕牛实在太重要了,赵家庄几十户人家,也只有大户赵田丰家有一头。

赵善承家有十多亩地,农忙时都是他和父亲忙活,犁地、耕地都要人拉,现在有了老牛,自然轻松多了。

这老黄牛自从病愈之后,好似回光返照,有使不完的劲头儿,有了牛犁地,收成也跟着好了,父子二人的日子也见了起色。

不久后,舅舅吴昌给赵善承说了门亲事,女子是刘家湾人,姓刘,名叫翠姑,家里有几亩田地,父亲是个老裁缝,日子还算可以。

半年后,二十岁的赵善承娶翠姑过了门,翠姑贤惠持家,田间农活也能操持,过门第三年还生了一对龙凤胎,赵家喜气洋洋。

家里多了三张嘴,可是收入却没增添那么多,日子依然过得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