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臣以为,治国之道在于平衡。既要固国防,也要恤民情。我大明应修明内政,减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同时,加强边防,以防外患,但非轻易兴兵。”
朱元璋点头赞同,目光转向蓝玉将军:
“蓝爱卿,你掌管我大明兵马,对此有何见解?”
蓝玉拱手道:
“陛下,臣以为,兵贵精而不贵多。我大明应练精兵,养锐气,而非穷兵黩武。同时,加强与邻国的交往,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避免无谓的战事。”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环视群臣:
“诸位所言,皆是良策。今后,我大明当以民为本,内外兼修,使国家强盛,百姓安康。吾等须谨记,强权之下,民心才是最坚实的基石。”
随着朱元璋的话语落下,满朝文武皆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他们深知,明君的智慧与远见,将会引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而杨广的故事,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警钟,提醒着他们治国理政的真谛。
……
《大唐帝国李世民》
李世民,这位未来的唐太宗,此刻站在朝堂之上,笑容温和,眼神却深邃无比。
他对群臣缓缓开口:“观古往今来,帝王之业,成败得失,往往系于一念之间。杨广之事,诚为前车之鉴,吾等不可不察。”
众臣屏息聆听,李世民的声音不高,却字字珠玑:“杨广虽有宏图壮志,却忽略了治国之根本。吾等当思,国之基石,在于民生与民心。吾大唐初建,百废待兴,更需以史为镜,慎思笃行。”
房玄龄出列,恭敬道:“陛下英明,臣以为,应以农桑为本,减轻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同时,选拔贤才,励精图治,使朝政清明,国力日盛。”
李靖将军也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国防不可轻忽,但应以防御为主,避免无谓的征伐。强军之目的,乃保家卫国,而非黩武好战。”
李世民点头赞许,目光炯炯:“二位爱卿所言极是。吾大唐应以民为本,内修文德,外树武功,方能长治久安。杨广之失,让我们明白,强权之下,民心才是最稳固的基石。”
随即,李世民宣布了一系列旨在巩固民生、增强国力的政策,包括减免赋税、鼓励农耕、选拔贤能、整顿军纪等措施。在场的文臣武将无不为之振奋,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李世民治国理念的深深认同。
从这一天起,大唐的国运似乎被赋予了新的方向,李世民的睿智与远见,成为推动这个新生王朝走向繁盛的关键力量。而杨广的故事,则成为了历代帝王心中那道永恒的警醒,提醒着他们,真正的强大,源自于百姓的支持与国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