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还能这样使用?”
白老头和一众围观的工匠们不断惊诧地喊叫了起来。
殊不知,正是蒸汽机的发明,即将会改变整个世界的发展。
蒸汽机有很大的历史作用,它曾推动了机械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解决了大机器生产中最关键的问题,推动了交通运输空前的进步。
随着它的发展而建立的热力学和机构学为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汽轮机继承了蒸汽机以蒸汽为工质的特点,和采用凝汽器以降低排汽压力的优点,摒弃了往复运动和间断进汽的缺点。
内燃机继承了蒸汽机的基本结构和传动形式,采用了将燃油直接输入汽缸内燃烧的方式,形成了热效率高得多的热力循环;同时,蒸汽机所采用的汽缸、活塞、飞轮、飞锤调速器,阀门和密封件等,均是构成多种现代机械的基本元件。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蒸汽机,就是一切动力来源的老祖宗,是工业革命的基础构成。
“就这样的机械,要是能制作出几百上千台,那可就不得了了!”朱信不禁咧嘴笑道。
不过,蒸汽机也存在非常之大的弱点,那就:离不开锅炉。
其整个装置既笨重又庞大,新蒸汽的压力和温度不能过高,排气压力不能过低,热效率难以提高。而且它是一种往复式机器,惯性限制了转速的提高,其工作过程是不连续的,蒸汽的流量受到限制,也就限制了功率的提高。
朱信现在研制出来的第一台蒸汽机,其动力明显就不稳定,而且动力也不是特别的足够。
最为要命的事情,主要还在在钢铁工艺的焊接上。
其实,早在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着的《天工开物》,作为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着作,在其中内容当中,就有提到锻焊大型船锚的工艺。
可以用筛过的旧墙泥粉撒在接口,与铁质锤合,使接口没有缝隙。
时间来到十九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西方发生,焊接技术也开始步入新时代。
在古代,工匠只能通过烧炉火作为热源,能量不集中,无法达到高温,不能应用于大面积的焊接。
工业革命当中,对于椭圆形的球体汽缸的制作,还得主要使用铆接技术。
铆接的锅炉外壳,再结合传统的锻焊、钎焊法,这才完成整个锅炉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