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需要的人力和资本,朱信也准备齐全了。
万事已备,只欠东风。
过去团山堡的小作坊式的钢铁生产,朱信决定开始全力扩大,甚至还准备搞出蒸汽机出来。
中国古代最早的炼钢工艺流程,传统上,自然是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呈海绵状的固体块,待炉子冷后取出,叫块炼铁。
炼铁含碳量低,质地软,杂质多,是人类早期练得的熟铁。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吸碳,提高碳含量,然后经过锻打,除掉杂志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钢。这种钢,叫块炼铁渗碳钢。但这种钢的质量还不够好,炼制过程中碳渗进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匀,杂质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难掌握,且生产效率极低。
这种办法,称之为“块炼法”。
春秋以前,中国的冶炼技术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当时使用的冶炼方法称为“块炼法”。当时炼铁使用木炭作燃料,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不能达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称为“块炼铁”。
这种办法,其实就是一种传统工场的模式,这种炼铁冶炼比较费时,质地比较软,含杂质多,经过锻打成为可以使用的熟铁。
随着钢铁冶炼技术发展,进一步发展到“块炼渗碳钢”。
朱信很清楚,在历代出土文物表明,中国最迟在战国晚期已经掌握这种最初期的炼钢技术。
人们在锻打块炼铁和熟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反复加热,铁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减少夹杂物后成为钢。这种钢组织紧密、碳分均匀,适用于制作兵器和刀具。进一步发展到“百炼钢”技术。人们在打制器物的时候,有意识地增加折叠、锻打次数,一块钢往往需要烧烧打打、打打烧烧,重复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称之为百炼钢。百炼钢碳分比较多,组织更加细密,成份更加均匀,所以钢的品质提高,主要用于制作宝刀、宝剑。
不过,朱信现在要建造枪炮,这种传统的办法,肯定已经是越来越无法满足朱信的需求了。
所以朱信现在采用的是坩埚炼钢法,也就是在石墨黏土坩埚中熔化金属料成为钢水的方法,虽然坩埚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生产液态钢的方法,但是生产量极小,成本高。
石墨坩埚,又称熔铜包、熔铜等,是指以石墨、粘土、硅石和腊石为原料烧制而成的一类坩埚。石墨坩埚主要用来熔炼紫铜、黄铜、金、银、锌和铅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