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五年,也即公元1666年,范文程去世,终年70岁。时任皇帝康熙帝,为其亲撰祭文,赐葬于怀柔县之红螺山,谥号文肃。康熙皇帝还为其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以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
朱信心中不禁暗笑,这位所谓之大清“第一汉臣”,对于明朝看来,那该算是“第一汉奸”了。
现在的范文程,对于鞑子可谓是忠心耿耿,可要是他知道在许多年之后,因为是多铎旗下臣子,而被旗主多铎夺妻的奇耻大辱,范文程将作何感想?
朱信心想,这人也算是个人才,虽然不知能否将其矫正为我所用,但是至少不能再让他替鞑子出主意了。
毕竟,此人作为清朝开国宰辅,也为皇太极问鼎中原出了“定国策”——面对清军初占北京城人心惶惶的局面,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他一生历清四世,算是为清朝开创江山立下了不朽之功。
这样一个人物,当然不能留给鞑子!
朱信主意打定,决定要先将范文程羞辱一番,杀杀他的锐气。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原为沈阳县学秀才,你和兄长范文寀,是在万历四十六年鞑子攻下抚顺之后,就一齐投降了鞑子。范文程,我说的没错吧?”朱信冷冷笑道。
范文程听罢,很是惊诧。
他万万没有想到,明军的这年轻主将,居然知道他的名字,而且还清楚他的这些底细。
范文程面露惊讶,有些惶恐赶紧抱拳回道:“将军,你莫非就是朱信朱将军,将军之威名,降臣范某早有耳闻。没想到,朱将军果然气度不凡,浑身是胆、运筹帷幄,真当世之名将也!大明诸将当中,我看以朱将军今日之功劳,不封个伯侯,实在是对不住朱将军这不世之功!”
面对范文程一番夸赞,不禁让朱信面露笑容,咧嘴哈哈笑道:“果然是读书人,这话,说得很好听。怎么,你这一番奉承,必有所求吧?你就说吧,有什么要求?你这些降臣,想必是想要了解我接下来会怎么处置你们吧?”
朱信笑笑,一下就戳破了范文程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