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以红巾为号瞒天过海
两万多号人,那就两万多张嘴。
这里头,又是老又是小,以及众多的老弱妇孺,因为听说王师到来,纷纷离开了原来躲藏的地方,一路追随李义春前来沙岭堡投靠朱信。
这两万多军民百姓,除了吃喝拉撒要操心之外,面对身处金国腹地之内的处境,究竟是何去何从,这都让朱信顿时倍感压力。
而且,他还得尽快完成奇袭沈阳的计划,否则在沙岭堡继续待下去,只会引得鞑子发起对沙岭堡的围剿。
面对那些刚才荒原山林当中走出来的逃难百姓,望着这些面黄肌瘦的百姓,以及许多嗷嗷待哺的孩子们,朱信决定先替百姓们解决吃饭的问题,
于是朱信先是命令手下,先将携带的粮食分出大半分给投靠而来的百姓,又发动沙岭堡城内的百姓,捐出一些存粮来接济城外的百姓。
除此之外,朱信还算是采用鞑子“打秋风”的做法,率领队伍先把沙岭堡附近的鞑子据点、城堡、庄园都打劫一遍,替沙岭堡的老百姓弄多点粮食回来。
不过,朱信打算继续隐藏自己这股明军的身份,他打算接着义军的旗帜,打出辽沈义军的名号,先把鞑子胖揍一顿再说。
在公廨正厅,朱信向众人正式宣布了一个消息。
“为了瞒天过海,免得让我们的敌人因为知道明军进入腹地而采取激烈的行动,从今天起,我要打出辽沈义军的名号,我们的队伍,以后就称为红巾军,大家脖颈上绑上红巾为标识,以红巾为号。”
朱信一边说一边接过其其格递上来的一条红布,随即就绑到了自己脖颈上。
如果他打出大明的旗号,势必会大大刺激到鞑子。
如果鞑子拼了命集结重兵清剿明军,那沙岭堡的这一万多名无辜百姓,恐怕就要遭大殃了。
所以,他只能以义军的名号行事。
“红巾军?这个名号够响亮!”
“这不是元末的起义部队名号吗?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