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元年,因为群牧司官员很少深入地方各州县巡查,以致监管不力。
政府又增设河南河北监牧司,分别置监牧使各一人、都监各一人,河南河北监牧司由枢密院直接管辖,其官员与群牧司没有隶属关系。
为了完善监牧制度,北宋政府还设置了孽生监,也就是种马场。努力提高战马繁育率和成活率,同时减低种马的死亡率,以此达到壮大战马群体、提高战马质量的目的。
北宋前期,由于朝廷的马政体制还不健全,所以北宋市的马交易大多是由皇帝直接指定专人负责,这时,皇帝就会直接派遣心腹去边州的马匹。
太祖在位的时候,每年都有使者前往边州,北宋北方边州危在旦夕,朝廷便派使者前往各地采购马匹。
这说明,在北宋初期,特使驻边州的马匹,主要是因为组织不全,经常发生战争,没有固定的制度,所以才会有专门的马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北宋初期所收集的马匹的来源是不确定的。
当时,宋、辽两国的关系十分紧张,与各少数民族的马群交易,不但能买到马匹,而且还能实行“羁縻政策”,安定边疆。与此同时,北宋还从民间采购马匹,以补充兵马,以备战对辽。
与专门的马匹不同,估马司的马匹是按照市马的交易价格来定的,这让北宋的马匹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比估马司成立三年,成立了群牧司,将城市马匹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到了整体的考量之中。
作为估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他负责监督采购马的采购,并负责发放资金,检查采购的质量。而估马司,则是北方边州市马交易的执行者,执行所有的命令。
北方边州的马在陕西北方的秦凤和熙河二路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于是,群牧司的官员,从原来的内官,变成了陕西的副都督。同时,牧区也从起初的重点集中在监牧繁殖的国家,逐步转向了对北方边州的马匹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