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心系西域,赵恒述危眉深锁;建言对策,刘娥荐才胸有成

赵恒点点头说:“叫你过来,正是要将此事议一议。于阗和喀喇汗王朝交战,两国国力接近,虽然喀喇汗王朝有来自中亚的伊斯兰信徒支持。但于阗也得到了来自东亚和南亚的佛教徒支持,哦,当然也包括沙洲的归义军。数十年来,两国一直处于僵持状态的,我大宋也是出于中立态度的。但现在于阗发来的求救信越来越频繁,可以推测,这种平衡恐怕要被打破了。于阗可能遇到了灭国级别的危机。”

刘娥虽然出身卑微,但却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又是从社会最底层,奋斗到皇后的地位,自然能明白赵恒所讲的危机感。

小主,

这即是赵恒的‘危机’,打了引号的危机,也是赵受益的‘机遇’。

这是一道考题,一个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考题。若是小老百姓在私下议论,无非就是茶前饭后的谈资,可以胡乱说些什么,糊弄过去。但现在讨论这件事的人是大宋朝的皇帝和太子,赵受益的回答能否让赵恒满意,将对刘娥这位准太后,和赵受益这位准皇帝的将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了害怕儿子听不懂赵恒的意思,刘娥又解释道。

“求救文书愈加密集,看来于阗的处境已经是越来越危险了。官家的意思是.......”

“官家的意思是想问我,我们是否要打破以往的中立态度,对保卫于阗?”

赵受益聪慧,还没有等到刘娥解释就已经领会了赵恒的心思。

“是的,朕正是此意。不知太子如何看待此事?”

赵受益思索片刻,嘴角就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父皇,儿臣以为我们应当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对西域的态度向来是尊重各族的文化和信仰的。喀喇汗王朝和于阗因为宗教而发生的战争,我们不宜插手。”

“可是于阗国向我中原王朝称臣已经上千年了。朕承天命,坐这大宋江山。我大宋朝疆域虽然不大,没有像前朝一样在西域设置都护府和军政司,但于阗国亦尊大宋为上邦,岁时来贡,朕亦赐其珍宝、丝绸。大宋威名传于西域,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下,西域各族感朕之恩德,商贸繁荣,文化昌盛。若于阗被喀喇汗王朝所灭,朕置之不理,恐怕会有损大宋威名,也会寒了那些对大宋称臣的西域诸国。”

“父皇心怀天下,儿臣佩服。但于阗之事,臣有不同看法。”

面对赵恒的担心赵受益会如何回答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