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有些不理解的看着寇准说:“敢问岳丈大人,是天下重要还是您的名节重要?”
寇准一听这个问题,呆住了,如果他说天下重要,那肯定是要顺从大家的意思,保护天书返回开封的。但是如果他说是他的名声重要,那就等于自己骂自己是一个沽名钓誉,臭不要脸的腐朽之徒。
寇准说:“这......”
王曙见寇准犹豫不决,像喉咙里卡了一块糖一样,吐不出又咽不下,很难受。决定再帮他理清楚,王曙说:“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您有经天纬地之才,扭转乾坤之能。放任朝堂的宵小,祸乱天下,百姓遭难,不加治理就是不义。君王需要您的辅佐,您却因为爱惜名声,而远离朝堂,此谓不忠。拘于形式,而忽略了实际情况,此谓不智。”
王曙的这番话下来,寇准更加觉得下不来台了,又只能支支吾吾起来:“这....这个......”
王曙见寇准还没有下定决心,又说:“天下的百姓和官员都期盼着您能重返朝堂呢,岳丈大人。只要一点点牺牲,您就能实现您整顿吏治,强国强军,安邦富民的远大理想了。难道您就甘心看着这天大的机会溜走,然后在这边塞平庸的度过一生么?若真的是那样,后人会怎么评价您?一个爱惜自己名节的,迂腐的读书人。北宋保守的,平庸的政治家,诗人?”
寇准大喝一声:“好了,别说了。”
寇准转过身来,看着窗外的渭水,看着延安府的崇山峻岭,低语道:“老夫岂是那种庸庸碌碌之辈?天下未定,君弱臣庸,冗兵,冗费,冗官使得我大宋积贫积弱,辽国和党项又对我大宋虎视眈眈,可谓是内忧外患不断。若老夫全都置之不理,庸碌一生,那我怎么对得起官家和先皇?怎么对得起天下的百姓?唉,罢了。”
听完寇准的这几声叹息,王曙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寇准看着王曙说:“我寇准宁死不做庸庸碌碌之辈,你可以回去了,去告诉他们,永兴军乾佑山的天书是真的。祥瑞再次降临,天佑我大宋,我寇准将护送天书返京面见圣上,并且做详细的汇报工作!”
王曙见寇准答应了,连忙说:“果真如此,可真是大宋百姓之福,大宋文武百官之福!官家之福!”
寇准真的就护送‘天书’去开封了么?他这一路又会遇到什么变故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