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槐看后十分满意,这份化巴蜀之策包含了让巴蜀两国融入楚国的各个方面,其内容大体如下:
安抚人心。遣使持节,宣楚王仁德,晓谕巴蜀之民,释其惊惧之心。许以巴蜀自治,保留其风俗,尊其贤者,用其能人,使知楚非侵略,实共兴也。赐免赋税数年,以示恩泽,重建家园,抚慰民心。
渐进式推行楚制,合巴蜀楚律法,取三者之长,订立新章。选巴蜀楚士人共治,以巴蜀之人领地事,虽然实行羁縻政策,但也要在巴蜀地区建立郡县制,设立蜀郡和巴郡,分别管理成都和江州地区,任命国府直接派遣的官员来管理,确保国府政令的贯彻执行。这种分治策略既能保持巴蜀的相对自治,又确保了中央的权威。
开巴蜀楚商路,鼓励贸易,减免关税,使物产流通,工商繁盛。在巴蜀各地设市集,招徕楚商,同时推动巴蜀货出楚,以利诱人,使巴蜀之民渐感实惠,心向楚国。
在巴蜀各地建立学堂,延请楚巴蜀学者,共研学问,推广楚国文化。
于巴蜀各地要冲筑城池,驻精兵,以防两国复叛,亦可震慑周边诸国。选巴蜀勇猛之士,与楚人混编成军,既强军力,又增团结。
尊重巴蜀两地宗庙,允许巴蜀之民继续其传统祭祀,同时在重要祭典中引入楚礼,体现楚巴蜀一家之精神,强化共同信仰,巩固楚国王权正统。
楚王适时亲巡巴蜀之地,躬行亲民,听民生疾苦,解百姓之难,以实际行动彰显楚王之宽仁,收揽人心。
筹谋巴蜀开发,兴修水利,改良农耕,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得巴蜀成为楚国的重要粮仓和战略后方。
为了加强对巴蜀的控制,当鼓励移民,将大量楚人迁移到巴蜀地区,与当地居民杂居,不但能够促进巴楚文化、经济上的交流与融合。这种同化策略还有助于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制定完化巴蜀入楚的长策,熊槐心中略定,接下来就等甘茂与青山大军攻灭蜀国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