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一年125亿美刀!对钱没兴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下雪,这里真的成了京城。

1984年是很特殊的一年,无论是从社会的变化,还是从人们的精神状态,都很不同。

崔浩身处于这个大时代中,感触的很深,怎么去讲呢,就是从上到下充满着割裂感的状态。

东大现在是个标准的农业大国,因为70%以上的人都是农民,都还是在地里刨食,还有很多都吃不饱肚子。

包产到户后,他们拼命地干啊干啊,富有激情,汗水洒在田野上,一边坚信着拼搏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吃饱肚子!一边给上面交着公粮,支援国家的工业发展。

可以说东大的发展,农民伯伯们的出力并不比工人少,大家都是郭嘉的劳动者,然而农民伯伯老去以后,怎么说呢,待遇比工人差了10万八千里。

工人、行政人员的待遇是真好啊!工作的时候最体面,有房有高工资,有社会地位,退休了收入比工作的人都高!

很多既得利益者,在谈起农民和工人、行政者老去以后的待遇差异时,总是讲他们当初为了郭嘉付出了有多少。

其实真的,农民付出的也不差,从某种程度来说,郭嘉这方面是不公正的。

因为既然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那么退休以后,大家应该都要一样!

可惜的是,后世再也没有人为农民去发言,争取利益了,因为那些代表农民发言的人,并不是真为农民说话,他们背叛了农民伯伯。

总之,这个年代的农村,刚刚经历了包产到户,大家目光都还放在家里的几亩地上,农民伯伯们,还没意识到,今后的社会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土地除非是在城里,城周边,否则它不是人的财富,而是牢笼,把一个个劳动力束缚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把他们的思想也束缚在了土地上。

与农村的情况截然相反的是城市,尤其是大型、超大型的都市飞速的发展着,人们的思想也在快速的转变。

大学里学生们开始崇尚文学、热爱诗歌,市民们也乐于学习,看书看看报,他们都在疯狂的吸收着杂志、书籍、报纸里的信息、知识。

尤其是一些外来的文化,很快的就占领了这年代人们的思想高地,也诱发着人们向往灯塔,诱导着他们变得黄皮白心,想要逃离这个郭嘉。

或许这个年代的人,跟李鸿章当年出使美利坚的感受一样,所以打不过、追不上,那就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