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固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并无细作,只是我根据自己的分析所得。诸位试想,董卓若撤往洛阳守城,又有何意义?盟军一旦将洛阳包围,董卓岂不是插翅难飞?只有败亡一条路。而董贼迁都长安,则可凭借雄关险隘继续坚守。再者,联军粮道漫长,不利于几十万大军久战。时日一长,联军必然散去,董卓的危局也就迎刃而解了。”
“至于公孙太守所问的董卓敢不敢的问题,他连皇帝都敢废黜,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只要用刀架在王公大臣的脖子上,又有谁能反抗他呢?”
“至于董卓是死守洛阳还是迁都长安,我们只需观察轘辕关守军的动向即可。若董卓死守洛阳,轘辕关守军便不会撤离,最多只是抽调部分兵马回防洛阳。这样一来,他们至少可以将我们三路大军挡在轘辕关外。”
“若董卓迁都长安,则轘辕关守军必将全部撤离,死守轘辕关便毫无意义。到那时,他们只会留下一个空关,将士兵全部撤走。”
“因此,公孙太守和伯父不必过于焦急。我们既不必攻城,也不必绕路汜水关。只需静待时机,便可洞悉董卓的意图。”
刘备听后,眼含热泪,悲愤交加:“董贼若真迁都长安,还如何救出天子?汉室危矣!”张固见状,只能尴尬地劝慰道:“玄德公切莫如此。我们只需尽己所能,为汉室尽忠即可。”
关羽眼见自家大哥又要悲从中来,急忙跨步上前,劝慰道:“大哥莫急,咱们何不前去追击董卓那贼子,救出天子,岂不美哉?董卓率领众多兵马,行军速度必然缓慢,咱们或许能追上他们!”
公孙瓒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附和道:“云长所言极是!既然轘辕关的守军已经悉数撤退,咱们正好可以追击董卓,我麾下骑兵足足有五千之众,速度极快。定能追上董卓。届时若能救出天子,那可是滔天大功一件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固见状,连忙劝阻道:“公孙太守且慢,轘辕关守军既然已经撤退,定会提防咱们的追击。因此,路上必定会设有伏兵。咱们若是贸然追击,必然会中埋伏啊!”
公孙瓒闻言,哈哈大笑,不屑道:“张固,你此言差矣!董卓的军队此时已是惊弓之鸟,只顾逃命,哪还有心思设伏?就算真有伏兵,我公孙瓒又有何惧?这险,值得一冒!”
众人正在商议之际,忽有小卒策马前来禀报:“报!探马来报,轘辕关守军已经弃关向西边撤退,轘辕关此刻已是空关一座。”
公孙瓒听后,更是得意非凡,大笑道:“哈哈,轘辕关守军果然撤了!我要立即回营点起兵马追击。你们二人若是也想建功立业,便与我一同追击;你们若是胆怯,便留在这轘辕关,看我如何大展身手,建功立业吧!”
说罢,公孙瓒便带着部将以及刘备三兄弟,急匆匆地离开了。张邈见状,心中忧虑,说道:“安定,咱们就真的不管了吗?”
张固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伯父放心,我断定路上必有伏兵,公孙瓒不听劝阻,便让他去冒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