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风云际会(完).

摄政大明 虫豸 2148 字 5天前

赵俊臣则是意味深长的笑道:“一个人的根性究竟如何,平常时候是完全看不出来的,唯有遇事之后的某些关头,才能让一个人展现出自己的真实秉性。

本阁也知道这位李世杰李千户的出身,一门二代三总兵的李家,确实是高门大户,但现在看来……这位李千户的性子并不像他的高祖李成梁,反而更像是他的曾祖李如桢!”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评价,何宇的面色顿时是愈发难看。

前文已是提过,辽东铁骑乃是万历年间的李成梁、李如桢父子所练,最初也是李家私军,李家父子二人皆是长期担任辽东总兵之职,李成梁的另一个儿子李如柏也曾经短暂担任过辽东总兵,可谓是一门两代三总兵,显赫至极。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辽东镇逐渐变得尾大不掉了,辽东镇的将士们在那段时间也是只知“李”而不知“朱”!

但为何李家现在只能退于幕后、甘心把辽东总兵的位置交给外姓人?

那是因为,当年李如桢担任辽东总兵期间,遇到建州女真强攻铁岭、局势岌岌可危,李如桢则是拥兵不援、耽误战机,致使铁岭失陷,一时间朝野哗然。

于是,李如桢也被朝廷罢官下狱论死,这个世界的崇祯皇帝也不是一个昏聩君主,趁机大力打压李家的军中威望,最终虽然没有扭转辽东镇尾大不掉的局面,但总算没有让辽东沦落成为李家私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般情况下,后人对于李成梁父子的评价也是截然相反,李成梁乃是“镇守辽东三十年,率领辽东铁骑大捷数十场,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前所未有”,而李如桢则是“躁动且怯弱,自私误国之辈,非大将之才”。

此时,赵俊臣评价李世杰不像李成梁,反而像是李如桢,批判之意可谓是格外之重了。

但何宇无法说出任何反驳之言,因为李世杰这一次同样是坐视辽东铁骑的右路分兵被关宁铁骑强攻,而他自己则是一心只想着抢占全功,这就是当年李如桢的做法。

于是,何宇深吸一口气之后,面无表情的缓缓说道:“刚才赵阁臣曾向卑职推心置腹,现在卑职也向赵阁臣说句实话,作为边军武官,对于庙堂中枢那些只懂得坐而论道的衮衮诸公,卑职从前一直是有些看不上眼的,赵阁臣刚才曾说你与周首辅二人其实能寻到很多办法整治辽东镇,卑职心中也是不以为然,但现在……卑职已是深信不疑了。”

赵俊臣轻轻一笑,道:“本阁有些不明白何总兵的意思,但何总兵能对朝廷中枢的衮衮诸公们抱有敬畏,总是一件好事!”

听到赵俊臣的这一番话,何宇不由是用力咬了咬牙。

*

在何宇看来,李世杰的心态失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赵俊臣的暗中推动、刻意算计!

事到如今,何宇也终于反应了过来。

也许,当赵俊臣察觉到史城与李世杰这两人之间存在接班人竞争之后,就已是拿定主意,想要选择这两人作为突破口,制造与激化辽东镇的内部间隙。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何宇就被赵俊臣牵着鼻子走了,不知不觉就已是身陷局中。

赵俊臣先是反复的刻意羞辱史城,迫使何宇不得不表明态度、用自己的配刀来安抚与奖励史城,李世杰难免是心生妒意;

然后,等到何宇站出来为史城撑腰之后,赵俊臣则是就坡下驴,表态要与何宇一同向朝廷举荐史城,让史城晋升为镇守官,一跃成为边军高层,李世杰更是心中愤愤;

再然后,赵俊臣又提议让辽东铁骑与关宁铁骑进行一场切磋,明面上只是两支强军的较量,但实际上又何尝不是何宇与史城的较量?

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无疑皆是激化了史城与李世杰的竞争关系,也让李世杰不受控制的心态失衡,所以才出现了此前的战术失误,更是让辽东铁骑惨败给了关宁铁骑!

在最开始的时候,何宇对于辽东镇的内部团结很有信心,也认为自己可以轻易控制史城与李世杰之间的竞争,对于赵俊臣的挑拨离间手段,更是充满了不屑之意,认为只是不上台面的小伎俩。

但现在,何宇已是再也不敢小觑这些看似不上台面的“小伎俩”了。

明明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破绽,赵俊臣不仅能瞬间察觉、立刻抓住,还能利用这一点破绽反复大做文章,让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破绽瞬间扩大化,变成了无法收拾的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