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大明不产银,铸币的材料也不由自己说了算。
这基本上导致明朝政府在财政方面是个绝对的小政府。
不控制自己的货币,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干预能力几乎为零。
当时的白银主要靠外贸供应流入。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顺差,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是畅销全球几千年的硬通货。
到明朝中叶,有学者估算,当时中国的白银数量要占全球的一半。
一方面是日本商人从山东浙江福建一带与中国沿海交易流入。
另一方面是西方采自中美洲的白银,自东南亚华人华商交易流入。
在公元1634年以后,由于英国同西班牙争夺海洋霸权。
西班牙限制了美洲白银从菲律宾进入明朝的数量,直接导致从菲律宾流入的白银数量锐减。
同年日本德川幕府也迫于白银外流的压力,急需改变常年的贸易逆差。
也开始拒绝同澳门来的明朝人做生意,从日本方向输入白银的途径也被关闭了。
白银输入的锐减,直接导致白银价值的飙升,紧紧卡住了明朝帝国的咽喉。
一方面赋税必须使用白银交付,白银价格的上涨让赋税显得额外沉重。
很多商贾富户因此破产,江浙地区接连发生人去屋塌的现象。
另一方面白银的紧缩,让银铜的兑换比例迅速增加。
之前还能使用铜钱兑换银子来购买粮食勉强度日的百姓,现在连粮食都吃不起了,让本来就生活在温饱线的百姓雪上加霜。
这正是朱祁钰要废除宝钞,进行货币改革的原因。
宝钞已经形同虚设,只会给朝廷增加负担,让各级官员对大明失去忠诚。
只有彻底进行货币改革,才能把货币铸造权重新拿回来,让大明重新拥有公信力。
至于缺铜、银问题,以后派舰队去其他国家找就是了。
按照朱祁钰的想法,以后大明就是海上霸主,满世界搜刮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