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你啥时候学会开三轮车的,我咋不知道呢?”于海惊讶地问。
“我十四岁就会开三轮车了,这算啥,拖拉机我也会开,我二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我开车的时候还是摇把发动的呢!放心,我从来没出过事故,安全驾驶十九年。”
陈红下了车,“老板,结帐,给2500数数对吗?你把我要的东西都帮我放车上,别落下了,要不我还再找你要。”
陈红从包里取出个信封数了25张递给老板,老板接过来往验钞机里一放,刷拉一下过去“正好2500,东西都准备好了,我马上给你装车上。妹子爽快人,以后车子维修保养你来店里,我肯定给你弄得妥妥的。”
于海看陈红和店老板你来我往的聊得热火朝天,连话都插不进去,他俩也就刚认识吧,怎么看着像多年的老朋友呢?自己前妻这是妥妥的社交达人啊!前妻这能力不去做销售简直浪费人才。
他忘了结婚前陈红就是做销售的(长途汽车售票员)跟车的那种。
九几年的时候,客运管理混乱,老实木讷的人可做不了售票员(请参照黄渤,管虎主演的《上车,走吧》),那真是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没点本事你能把16座的中巴塞到42个人?
小主,
都挤成沙丁鱼罐头了,下车脚麻得走不了路还说谢谢呢!不是牛人都做不到。
正是那时候,于海跟朋友节假日去泰山玩,看陈红5分钟把40多个人有条不紊地安排进乘坐16人的中巴车里,一分钟开单出票盖章驶出车站,那麻利霸气的劲头一下就击中了于海的心。
人是缺什么就想什么的动物,于海那时在济南打工八年了,因为胶东口音太重,和人交流起来困难。
又一直学不好普通话,经常接触的也就十几二十个人,去了济南八年一直在表叔朋友家的印刷厂打工。根本融入不了这个城市,每个月挣着1000块钱。
自从认识了陈红,于海跟着陈红认识了很多的人。
他们中有木工,泥瓦工,保姆,开出租的,卖点心的,锅炉厂的,毛纺厂的,机床厂的,造纸厂的,公路局的,民政局的,交通局的,公安局的好多好多各行各业的,个体的,私企的,国企的,政府部门的人。
从此于海走出了印刷厂,经陈红朋友的介绍进入了饭店购销这一行,一直干到现在,在济南站稳了脚跟。
有时候于海也想过,陈红如果没嫁给他,凭她的情商和能力,肯定干得比他好。自从结了婚来了这个落后的小渔村,孩子老人把陈红捆得结结实实,就连回娘家都变得奢侈,每年只有二三次机会。
仔细想想,还挺对不起她的,现在为了孩子还要继续留在这个远离家乡的地方。这里偏远贫穷,也难怪刘兰坚决不跟他回来。
不知道于海的思想在自由飞翔,陈红上了车打着火对他说:“我还要去航海驾校去报名,等一会才回家,你是和我一起去,还是自己打车先回家?”
“怎么,你要考渔船驾驶证?”于海不明白。“没证也不耽误捕鱼,考那干吗?我先回家了,谁知道你什么时候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