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子守国门!(下)

本来鞑靼和瓦剌就是苦大仇深,鞑靼一蹶不振后,瓦剌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落井下石。

瓦剌不断蚕食鞑靼的土地,而鞑靼因为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竟然就这么被欺负着。

当然也不是完全忍气吞声,鞑靼首领阿鲁台跟明朝政府诉了好几次苦,但朱棣可能正在忙于政务,没空搭理他。

在马哈木的眼里,这是明朝默许的表现,于是他更加肆无忌惮,并有了和之前的阿鲁台一样的理想:

统一蒙古。

于是他找了个成吉思汗的后代立为大汗(实际权力还在马哈木手里),并且开始变得不安分,经常跑到长城边上骚扰。

朱棣终于发现,之前这个比较听话的小弟变得不听话了,而朱棣的眼里是揉不下沙子的,对于瓦剌小弟的态度,朱棣贯彻了他的人生信条:

不听话就打,打到你服为止。

【永乐十二年二月,朱棣再度出塞,带兵五十万,亲征瓦剌。】

朱棣一路势如破竹,但他没有犯和丘福一样的错误:轻敌,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夏天的时候,朱棣来到了忽兰忽失温。

直觉告诉他,这里有埋伏。

马哈木不是傻子,朱棣一路连战连捷,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这很不正常。

朱棣的直觉是对的,马哈木在忽兰忽失温压下了老本,等待着朱棣的到来。

马哈木之所以选择忽兰忽失温为决战战场,是有考量的。忽兰忽失温四面环山,而且隐蔽性极好。在山上设下伏兵,等朱棣到来时发一声威,伏兵从山上冲下来,就可以打朱棣一个措手不及。

比人数,瓦剌是永远比不过的,马哈木引以为傲的就是战略主动权和精锐的骑兵。

朱棣,你快来吧!这里就是你的坟场!

朱棣犹豫了一下,但只是一下,他没有停留,而是昂首挺进忽兰忽失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马哈木终于等到了朱棣。激动的心,颤抖的手,马哈木挥出马刀,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