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没有被小小的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自己只是击败了南军的先头部队,后面还有耿炳文和他的三十万大军,不容小觑,他积极备战,准备开打。
不久后,耿炳文把军队兵合一处,寻求和朱棣的决战,朱棣倒也干脆,立马带着大军迎战。
不怂,就是干。
耿炳文左等右等,终于等到了北军的旗帜。他紧张地等待着朱棣的进攻,但等了半天,北军还是没动静。
不对。
耿炳文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朱棣向来是自己打头阵,可自己的侦察兵为什么没有看到他?
不好!耿炳文终于反应过来,但是已经晚了。朱棣干脆是干脆,但却没说不能玩阴的!他亲率一支部队从城池侧面包抄,耿炳文已经把兵力集中在两军阵前,侧面防守薄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朱棣冲在最前面,大砍大杀,十分威风。他丝毫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自己那亲爱的侄子已经下达命令,不许伤害自己。
这一战,耿炳文大败,他终于意识到了这个年轻的藩王是有多么强的军事能力。但耿炳文毕竟是老将,他立刻整合队伍,坚守真定城。
终于到耿炳文的长处了,他知道就算朱棣本人再怎么英明神武,士兵们也不可能轻易攻破城池。
况且,造反本身就是一件兵贵神速的事。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那么不仅面对的敌人会越打越多,叛军内部也会出现分歧。
朱棣害怕的事情终于来了,他不怕和耿炳文硬碰硬,但他怕耿炳文当缩头乌龟。
【朱棣率军连续攻城三日都没有成功,无奈之下,他只能退守北平。】
朱棣坐在营帐,有些迷茫,但这时他的救兵来了。
救兵不来自天上的神仙,也不来自地下的阎王,而是来自朱允炆的朝廷。
【耿炳文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京,朱允炆急了。】
【他找来了自己的“左膀右臂”,黄子澄和齐泰,询问他们的意见。】
黄子澄给出的建议是,换帅。他认为耿炳文老了,打仗不行了。
朱允炆问,换谁。
黄子澄想了想,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李景隆。
齐泰坚决反对。
遗憾的是,朱允炆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
【朱允炆下令,将耿炳文召回,让李景隆代替主帅的位置,同时派江阴侯吴高主动出击永平。】
这一幕可能有些似曾相识?对。
在朱允炆制定削藩计划时,齐泰建议先对朱棣动手,黄子澄建议先对其他藩王动手,最后朱允炆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
结果是,朱棣反了。
嬴政看到这里给气笑了,他哭笑不得的说:“你们说,这黄子澄是不是朱棣派去朝廷的奸细啊。”
弹幕上,大家也都开始纷纷吐槽起黄子澄来。
汉高祖刘邦:“这家伙真是给朕整乐了,内鬼模式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