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曾国藩信心满满却被历朝皇帝看衰,康熙舌战众人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李世民你少来这一套,大清雄师乘胜而来,别说是九江,就是江宁府也旦夕可下!】

【汉武帝刘彻:你还挺看好曾国藩的?】

【宋太祖赵匡胤:你就不担心曾国藩拿下江宁府之时,就是他反清复明之日?】

【明太祖朱元璋:天下精锐尽出湘军,朕完全想不到曾国藩不当皇帝的理由啊。】

康熙皇帝陷入了沉默之中,良久都没有开口说话。

大清世界,弘历忧心忡忡地开口:

“皇祖,历代皇帝说的这番话也没错,得防止曾国藩尾大不掉啊。”

胤禛瞪了一眼弘历,举手欲打。

弘历吓了一大跳,赶忙来了一个大跳,离自家老爹远了一丈。

康熙怒道:

“朕在上朝呢,你们父子搞什么东西!”

胤禛一个激灵,赶忙跪下。

“儿臣君前失仪,还请皇阿玛治罪。”

弘历也赶紧跪下。

康熙哼了一声,将目光转向弘历,语气和缓了一些。

“弘历啊,你的担心是对的,但此时并无必要。”

弘历下意识抬头,虽未开口,脸上的疑惑已经表明一切。

康熙双手一摊,无奈地说道:

“如果大清只有曾国藩这支军队能和贼寇掰一掰手腕的话,咸丰那小子就算是再不想依靠曾国藩,又能怎么办呢?”

弘历顿时哑口无言。

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九江战场,湘军从水陆两边发动了进攻。

水师大船从长江逼近,尝试移除太平军的各种防御设备。

陆军则在罗泽南的率领下,对外围据点发动进攻。

九江城上,林启荣表情异常平静,下令道:

“把这些满妖给我杀回去!”

主将的镇定自若,给九江城这边的太平军很大的信心。

林启荣也不是林绍璋那种草包。

每当湘军打算转移进攻目标时,林启荣总是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出调整应对。

在面对高大的城墙时,湘军头号名将塔齐布最擅长的重骑兵冲阵也无法施展。

总不可能让重骑兵直接去撞城墙吧?

一天的试探性进攻下来,清军毫无所获。

曾国藩倒也并不灰心。

“九江也是要塞之地,非两三日之功。”

“各位不必着急,我等徐徐寻找对策,短则十天多则半月,必然能成。”

湘军众人也没觉得曾国藩这番话有啥问题,纷纷点头称是。

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九江依旧屹立。

看着面前的九江城,曾国藩笑不出来了,表情变得极为恼火。

“这个该死的林启荣,骨头还挺硬!”

这个时候的湘军,已经是将星汇聚。

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等等,拿出去都属于威震一方的存在。

尤其是塔齐布,作为旗人,咸丰皇帝对塔齐布那叫一个宠信。

曾国藩上奏折希望能在湖北武昌建个新船厂,方便湘军就近补给、修缮船只。

折子递上去一个月,迟迟没有回应。

就在曾国藩火冒三丈,大骂朝廷无能的时候,郭松焘给他提了个醒。

“为什么不让塔齐布大人上折子呢?”

曾国藩就找塔齐布,塔齐布二话不说就上了折子。

作为一个粗人,塔齐布只是简单地把曾国藩的折子内容修改了一点用词,署上自己的名字。

咸丰皇帝秒批!

曾国藩无语的同时,也学乖了。

之后但凡是要向朝廷伸手拿物资的折子,曾国藩一律拉着塔齐布一起署名。

果然,朝廷又是秒批。

在向荣沉寂了好几年,和春于江北寸功未立的情况下,塔齐布成为了如今大清朝廷心中真正的头号战将,咸丰皇帝素未谋面的头号心腹。

有了塔齐布的帮助,湘军可以说是要啥就有啥。

但就是这样群星荟萃,物资充足的情况下,湘军携武昌、田家镇两次胜利的威势而来,却无法撼动九江城的林启荣!

林启荣的防守是非常有特点的。

湘军位于城外比较远的地方时,林启荣用火炮来应对。

由于太平军的火炮没有膛线导致精度很差,林启荣独创了新的打法。

九江城上太平军的火炮并不是自由射击,而是在林启荣的指挥下进行交叉射击,固定覆盖某个点。

火炮的精度再差,几十门火炮覆盖到具体一个点上,每次都能精准地对湘军造成巨大杀伤,让湘军的某支部队整建制的退出战场。

等湘军再靠近一点,林启荣就开始用火铳、鸟枪了。

太平军的火铳鸟枪同样也都没有膛线,属于滑膛枪。

咋办?

还是老办法,交叉射击,火力覆盖!

湘军好不容易冲过火炮的覆盖范围,又迎来了火枪的第二波收割。

而且除了火铳鸟枪之外,太平军还大量利用劲弩、弓箭来进行精准点杀。

很多时候,湘军甚至都没办法摸到九江城墙,就已经被太平军给杀到不得不后撤放弃进攻了。

小主,

两个月的时间,曾国藩麾下包括其他各路支援而来的友军在内,总计四万多清军,发动了无数次进攻。

像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这些湘军名将更是轮番上阵亲自领兵冲锋。

没用!

罗泽南甚至还被太平军打伤肩膀,若是运气差一点,就得当场暴毙。

曾国藩不得不召开新的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肩膀上还扎着绷带的罗泽南,在会议上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意见

“九江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下游最重要的要塞城池之一,地形也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