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准备对金山发起进攻

经过两天的休整,薛仁贵等人率领大军向金山进发,金程日极为震惊,对乙巴素说:“现在我们顺势惨重,只剩下金山六万守军,面对薛仁贵嚣张的气焰,恐怕很难进行有效抵抗,不如由将军率军坚守城池,我赶赴南苏、苍岩、木底招募新兵,在那里等着薛仁贵。”

“末将听令!”

金程日率领两千人马,星夜兼程赶往南苏。

不久后,薛仁贵便率领大军将整个金山围困起来。一时间,到处都能见到唐军的营垒,旌旗四处飘扬,高句丽军看到后,无不过着胆战心惊的生活。

薛仁贵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他首先微笑着说:“自从进入高句丽以来,我军连连告捷,已经见灭了金震恩率领的大股部队,本将看来,此生能参加灭高句丽之战,已经没有什么遗憾可言了,你们说呢?”

姜兴霸站起身,说:“对啊!自从跟随贤弟以来,大大小小的战斗参加了无数次,但这一次跟以往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有幸能参加灭高句丽的这次大战,人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等老了那天和孙子们讲起这段往事的时候,必定能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王心鹤说:“作为职业军人,能参加这样大的战斗,是梦寐以求的大事,我们算是实现了。”

听到这里,所有在座的将领无不开怀大笑,他们的笑声充满了自信。

随后,薛仁贵将话题转移到当前的战事上,说:“如今,高句丽军将高侃将军围困在金山,我们又在外围将高句丽军围住,虽然我们很少吃败仗,但在座的兄弟们不要骄傲自满,应该牢记‘骄兵必败’的道理,再接再厉,迅速攻下金山,然后乘胜向苍岩、木底、南苏发起进攻,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跨过鸭绿江,向平壤城推进,这样高句丽就不存在了。”

周青说:“哥哥说得对,我们在辽东已经占据几十座城池,但金程日依旧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解决金山,金程日率领援军前来,到时候谁胜谁负就不好说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决定如何尽快消灭敌人。”

王心鹤说:“金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但地形对守军十分有利,所以无法开展大规模作战,也就不能发挥骑兵的优势,所以要想在最短的时间攻下金山,应该有一个周密的部署。”

薛仁贵说:“说的对,周青,你是一个心思缜密的将军,你就说一说你的看法吧!”

周青说:“多谢夸奖,那我就说一说我的看法吧!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在座的各位批评指正。”王翦点了点头,却向扶苏笑笑道:“老夫素知君上善于破城,以废城之坚固,都被君上数日而破,比老夫要强得多了!如今新郢坚城在前,时间有限,便请君上代老夫发号施令如何?”

姜兴霸在一旁说:“我是一个直肠子,指正不了别人,只有别人指正的份,你就不要说这些话了,有什么妙招赶快说吧!我们都等不急了。”

在座的众位将领笑了起来,周青也跟着笑了,开会的气氛显得多么的融洽和和气。

周青想了一下,指着墙上的地图,说:“金山对于敌方来说,确实有不少优势,他们可以根据有利地形,严防死守,等待援兵,但这其中也有他们的弱点,那就是分散作战,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将敌人逐渐解决,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

周青看了一下周围的地形,继续说:“现在乙巴素率领的部队,跟我们比起来明显不占优势,而且还是发起主动进攻,所以这也就是我们的优势,可以充分加以利用,首先我们派出小分队进行袭扰,让敌军昼夜不得安宁,使敌军处在惶惶不可终日之中,从而产生厌战情绪,这样一来,歼灭乙巴素等人完全不是问题,而且用时也不是很长,在我们可控的时间范围内。”

其他将领见周青说得有条有理,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比跟他人比起来,周青这份能耐真的比其他将领强很多。

姜兴霸说:“周贤弟称得上是前朝诸葛亮,我们有你这样的军师,完全不用担心会在战场上吃败仗,真是天佑大唐。”

周青说:“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就能从中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关键是要用心细心。另外我说的也只是建议,真要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还得仰仗在座的各位将领,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有将领齐刷刷站起身,异口同声说:“请薛将军下达作战命令吧!我们已经闲得手痒了。”

周青说:“请薛将军定夺吧!当然也不一定都按照我提出的建议进行。”

薛仁贵说:“有你这样的军师,作为主将我感到十分满意,灭到高句丽以后,我们还是回到修村,继续过我的田园生活,这行军打仗实在是太折磨人了,难道不是吗?”

周青说:“我也有这个想法,只不过现在大敌当前,不可能有这份闲心,即使将来有一天取得胜利了,圣上一纸敕令我们还得上前线。”

“也是啊!谁叫我们是职业军人的呢?”

闲话少叙,薛仁贵最终采取了周青的建议,战火在金山即将燃起,薛仁贵叫张志龙率领所部,分成若干个作战单位,昼夜不停地向敌军进行袭扰,搅得高句丽军苦不堪言,连一个安稳觉都无法。

经过惨痛的教训,乙巴素终于明白了薛仁贵等人的用意,他不得不将所部分成三班,昼夜不停地进行守护,防止薛仁贵率领大军突然袭击。

连作战的士兵都是如此,更不要说是居住在这里的百姓了,他们得知金山将燃起战火那一刻,胆子小的早已经拖家带口逃到外地去了,留在本地的,大多都是闭门不出,哪有什么闲工夫协助高句丽军抵抗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