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蹄子踩死踩伤唐军兵士,车轮子轧死轧伤唐军兵士,牛战车撞倒撞伤唐军兵士。眼见人在喊牛在叫,场面混乱一团,唐军兵士看事不好,只好未战先逃。
原来房琯、刘秩、李楫精心谋划的牛车战法,考虑不周全,没有做好牛群受惊,往回跑伤害自己人的应对预案。
叛军趁势杀了过来,唐军死的死,伤的伤,损失四万人。
唐军收集败兵,剩下不到一万人。房琯又后悔又气愤。
这时南路军到来,房琯大体跟他们说了中军、北军战败的情况,命令南路军再次参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南军将领杨希文,见中军、北军已惨败,顿时丧失了克敌制胜的信心勇气,部下兵士也内心惶恐不已。
房琯没觉察,也不懂得士气不振时,绝对不能作战。他反而重申军令:
只许进不许退,违令者斩。
前边战败是因为愚蠢,后边这次作战是出于激愤。盛怒之下不可作决定。
官大一级压死人,杨希文和刘贵哲面面相觑,暗生异心。
你房琯不讲理,宁可全部战死,也不让我们后退,我们干脆在作战阵地全部归降叛军,你大概看了只能干着急吧?
等到唐军和叛军对阵,不到几个回合,唐军相继回逃。
叛军一拥而进,顿时把房琯这个三军总指挥重重包围起来。
房琯领军突围几次,都被叛军挡了回来。
李楫、刘秩两位谋士,平时是拿毛笔杆子的,现在也拿不动兵器,这时他们手无寸铁。
他俩这时候不仅无谋而且也无勇,坐在马背上浑身哆嗦。
房琯也是文人充当武将,他的胳膊挥不动刀斧,只是有劲儿挥动小令旗。
他令南路军交战的错误决定,造成四面楚歌,他只好在军阵中拼死挥旗和喊叫。
他一边挥旗,一边心里紧急盘算:怎么去见阎王爷,见了阎王爷该说些什么。
他知道此时他去见阎王爷的概率大于兵败回去见皇帝认罪的概率。
正在危急万分,突然有一名将军策马杀入,带着若干残军兵士,前来营救房琯。
房琯转忧为喜,招呼部下将士,随着来将杀出重围。
杀进重围救他的是北军将领李光进。李光进保护住房琯,且战且退跑了四十多里,才得以脱离危险境地,回头看看已不见叛兵追上来。
房琯命人清点残兵人数,只剩北军三千人。
南军、中军,都已经不知去向。房琯吃惊地问李光进:
“杨希文、刘贵哲两位将军,他们都到哪里去了?怎么不见他俩回来?”
李光进冷笑着说:
“他两人回不来了。
他俩已经率领部下兵众归降了叛军,现在说不定他俩正和叛命将领坐边一起喝酒碰杯、谈笑风生呢!
您还牵挂他俩干什么?”
房琯听了懊丧异常,没见阎王就得去见皇上了。
房琯没奈何领着李光进等,回到彭原,此时也顾不得肃宗李亨如何问责问罪,房琯脱去上衣,裸露着臂膀,狼狈不堪地去见李亨请罪。
不等房琯本人汇报,肃宗李亨刚刚已得到房琯打了大败仗的军情报告,心里十分气愤。
还是李泌替房琯求情,李亨才算对他格外包容,特加宽待。
李亨问了房琯几句话,嘱咐他召集逃散的兵士,再图进取。
房琯意外没被治罪,谢恩而去,他为自己大言不惭,眼高手低,深感羞愧。
肃宗李亨正要退朝,忽然有吴郡太守李希言,派使者送入军情报告,说是永王李璘在江淮一带起兵造反了。
肃宗李亨感叹说:
“李璘是我的弟弟,自小没了娘,他母亲郭顺仪,早早的人就没了。
是朕关怀照顾他,关心他的安危冷暖,把他扶养成人。
他为什么背叛父皇、背叛朕造反呢?
安禄山这个大患未除,他身为自家兄弟,又火中取栗,趁机造反添乱!”
李亨一面上表给太上皇李隆基,一面发诏令让李璘回西蜀,让他去进见太上皇。
李璘已起兵造反,怎么可能更弦改张,收兵去四川找他爹认错?去了大概率是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