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袭击契丹遭遇惨败,心里很不服气。
他收集逃散的部下,打算再次出兵,想洗雪被契丹打败的耻辱。
安禄山奏请朝廷,调动朔方节度副使李献忠,让他带领他的属下兵士也跟随他安禄山去打契丹。
李献忠是突厥人,原名阿布思,突厥灭亡,他归降唐朝。
李隆基对他优礼相待,赐名李献忠,一次次给他升官到了朔方节度副使。
李献忠颇有谋略,瞧不起安禄山,不肯接受安禄山辖制。
安禄山这次奏请朝廷,调他北征,分明是公报私仇。
李献忠害怕安禄山这次是借契丹人的手除掉自己。
为了自保,他恢复了旧名阿布思,反叛脱离唐朝,领属下兵马回归了漠北大草原。
安禄山见他这样了,也暂时不出动打契丹。
后来听说阿布思属下部队被回纥人打败,安禄山坐收渔利,诱降收编了阿布思战败军队。
阿布思兵败没处去,逃入葛逻部,葛逻禄叶护派兵拿住了他,把他押送长安,阿布思犯下叛国罪被砍了头。
这事儿李隆基又归功安禄山,颁旨嘉奖。
这时安禄山一是还感念皇恩,二是考虑朝廷里有个狡猾奸诈的李林甫,智力远在他之上,安禄山想想都怕,不敢轻易公开举兵反叛。
后来李林甫和杨国忠有了矛盾,李林甫就突然失宠了。
李林甫治不了杨国忠,不是杨国忠比他智高难斗,只是因为他身后有个妹妹杨玉环护着他。
李林甫骄横惯了,遇到杨国忠这个他无法扳倒的对手,心里郁闷忧愤,气血淤堵憋出大病,躺在床上起不来了,治疗以后能起床了,还是病恹恹的。
李林甫本来和杨国忠友好,只因户部侍郎王珙骄狂蛮横,和杨国忠闹得关系紧张。
王珙是李林甫推荐的人,杨国忠怨恨王珙,也怨恨王珙的推荐人李林甫。
天宝十一年,王珙表弟户部部中李焊和朋友邢缮,密谋作乱。
高力士带领禁卫军,捉拿住他俩处死。
杨国忠告诉李隆基:
“得把李焊他表哥王珙一起抓起来治罪。”
李隆基不想加罪王珙,李林甫也替王珙辩解。
杨国忠坚持力争,请求左相陈希烈也参奏严惩王珙。
李隆基下诏让陈希烈审讯王珙。这又成了让原告去审被告。
杨国忠和陈希烈共同给王珙罗织了谋反罪名,奏报李隆基。
李隆基不知道他的下属审案人本事大,想让谁有罪谁就有罪。李隆基一看:
“这王珙还真谋反啊,处死他吧。”
令人把王珙用棍棒一顿打死。
随后李隆基让杨国忠兼任京兆尹、御史大夫。兼京城巡察使。
李林甫没能救下王珙,怨恨杨国忠。
这时南诏国王阁罗凤,攻入唐朝云南郡。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多次领兵讨伐阁罗凤,都遭到失败。
当年杨国忠穷困潦倒时,鲜于仲通送给他钱花,让他当时没穷死,杨国忠没有忘记鲜于仲通的大恩大德,替他在朝廷维护,鲜于仲通没被问责。
李林甫趁机奏请李隆基,让杨国忠外出镇守剑南。
南诏是乌蛮族别种,住在姚州以西。开始是六诏,其中南诏最强,吞并了五诏,成了统一的南诏,派使者来长安见皇帝。
唐朝廷封南诏国王为“归义云南王”。
鲜于仲通性子急,处理不好地方官府和当地少数民族关系。
南诏国人心背离,阁罗凤投靠了吐蕃。
吐蕃和南诏联合,进犯唐朝边境。
杨国忠擅长的事,只有赌博和搜刮百姓钱财,领兵打仗他不会。
忽然接到诏令,让他去西镇守边关,他又忧愁又害怕。
拖延了好几天,无可奈何硬着头皮出行,出发前和李隆基辞行,对李隆基说:
“我这次出使,听说是宰相李林甫向皇上奏请的。李林甫想害我,才把我外调。
我今后要见陛下,不知道哪年哪月了。”
说着,他的眼眶中流下泪来。流泪感化这一手,可能是跟他妹妹杨玉环学的。
李隆基看他流泪,也黯然感伤,安慰杨国忠:
“爱卿你暂且至蜀地,处置军事,待那边稍有头绪,朕就召你回来,让你当宰相。”
杨国忠拜谢而去。
这时李林甫的病本来没治好,听说杨国忠回来还能当上宰相,心里越发烦闷愤恨,就病得更厉害了。
李隆基派宦官去李林甫家里探望,宦官回来报告说:
“宰相李林甫快要死了。”
李隆基想:国不可一日无相。急忙派人送信让杨国忠快回长安。
杨国忠到四川没干多少事,忽然得了诏命,白天黑夜地往回赶,很快回到了长安。
心里有矛盾疙瘩,面子上的事还得做。杨国忠听说李林甫病重,立即去李林甫家里探望,在病重的李林甫床前下拜。
李林甫流着泪说:
“我快要死了,我一死杨公你必定被起用为宰相,我把后事托付杨公您。”
小主,
杨国忠说:
“宰相您身体还能康复,国忠我实在不敢当。”
说着就泪水流满了脸。
杨国忠从李林甫家里走出来没几天,李林甫就死了。
李林甫当宰相当十九年,他奸诈多谋,总是琢磨怎么巩固皇帝对他持久宠信,还真被宠信了十九年。
谁给他送钱, 他就让谁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