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师父就给我讲浮云子祖师的事迹,我还记得那首诗。”

“清微观里修玄功,孤胆御剑红尘中。”

“扶危济困展仁义,一身正气荡匪凶。”

“风雷怒处天人动,慈悲为怀斩邪龙。”

“残剑寥落卫枯菊,形影无凭化悲风。”

道人讲的极慢,蓬莱剑派内浮云子师祖的塑像,好似在脑海中活了过来。

这段记忆流淌百年,非但没有蒙尘,反倒在此刻更加清晰。

易道长专程去过清微观,瞻仰祖师少时清修之所,只看见个破败观宇,未曾想其中还有祖师残魂蛰居。

“缘铿一面,终是缘铿一面呐。”

“浮云子师祖为清微观申冤,舍了此身换来个利落乾坤。”

“化为幽鬼,又为道统存续,苦等百年,最终油尽灯枯,不入轮回。”

“我等弟子门人虽修长生之道,却为求个苟延残息,惜身避祸,费尽心机。”

“此等长生修法,真能长生否?”

王索明看他说完后又是沉思许久,一动不动,便插话道:

“道长,有桩怪事请教。”

“……请讲。”

“既然这生前执念强的人,死后可化为鬼类长存世间,那么多执着追求长生的人,未曾听闻有谁靠着长生执念化成鬼类?”

“难道……”道士皱起眉头,好似捕捉到什么。

“求长生者非修长生者,越想活得久的,说明其越对世间权势富贵、情谊恩爱难以放手,孜孜于红尘纷扰,其所虑非精诚,哪怕是死,也轮不到他们聚成鬼体。”少年声音舒朗,徐徐道来。

王索明将十卷道经记牢后又亲自印刷成册,其间自然有些领悟。

“修长生者,其不为外物而求,精诚所聚,漫漫求索,修短随化,恬然视之。”

“不谋一时,而图万世者,自不会拘泥生死,浮云子胸怀传法夙愿,方能转化鬼体,长留阳世。”

“而明了修长生和求长生之别,才是踏上长生正道的第一步。”

道人听完,脸上一片茫然之色,不停地念叨着什么。

渐渐地,他的八字胡翕乎颤个不停,体内真气一阵乱窜,道袍鼓荡,须发皆张,刹那间竟要走火入魔。

“无所外求,无所外求……”道人兀自念个不停。

这尼玛……王索明在旁边看的目瞪口呆,不知要怎么办。

所幸易掌教很快便悟出几分玄机,收摄神思,真气归伏,一切又平静下来。

“谢师兄点拨,师弟已得造化。”易掌教对着王索明弯腰拱手敬道。

“师兄?”

“达者为先,小王相公先前承了师祖之法,如今又引在下入得正道,确实该唤你师兄。”

易道长看到散在地上的新旧两种经书,突然想起了什么。

只见他站直身体,双手虚抱,面色庄严地念起经来:

“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

竟是为浮云子祖师诵起了往生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