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舰队开始下令向四周突围,由于这时双方都实行了灯火管制,不可避免开始发生碰撞。
这些战舰立即被探照灯盯住,陷入重围无法脱离的。当然也有一些开着探照灯的战舰挡在对方撤离的路上,被突然集火摧毁。
到了午夜时分,双方彻底脱离了战斗。
蔡华命令舰队开始搜索,并通过无线电回报,务必确保周围二十里没有敌人。随后舰队开始打捞落水的士兵,抓捕俘虏。
第二天清晨,蔡华再次发现了对方的踪迹,立即命令舰队追击。但此时,荷兰和英国的指挥官因为是战是退而产生了争执。
经过昨天的一战,刘香损失了总吨位超过14万吨的战舰,联合舰队则损失了18万吨,目前舰队总吨位只剩下17万吨,而且很多战舰都带伤。相对来说,英国人的损失更惨重一些,因为英国人此时战舰的排水量普遍比荷兰要小一些,更容易被击沉。
此刻,英国指挥官主张撤退,他们的陆军已经登陆中南半岛,相信即将攻下缅甸和暹罗。即使此时撤退,他们仍然能保证在远东的利益。
但荷兰人坚决不同意,因为一旦撤退,刘香的舰队必然会尾随他们,不但能够收回巴淡岛,还能攻击新加坡,甚至巴达维亚。如此一来,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就岌岌可危。
最终,荷兰和英国的指挥官达成共识,决定撤军驻守新加坡,阻止刘香的舰队进入印度洋,并牵制对手无法分兵攻击巴达维亚。
实际上,蔡华此刻也不想再打下去,但对方已经进入南洋,他必须做出强硬的姿态,逼迫对方撤回印度洋。这已经是南洋舰队全部的家底,万一有什么闪失,可能就会破坏刘香整个东南亚战略。
在双方指挥官的默契下,南洋舰队和联合舰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一追一逃,直到联合舰队进入新加坡,蔡华趁机再次收回巴淡岛。
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两国的指挥官立即派出快船,经过红海转陆路,以最快的速度向欧洲求援。
蔡华在收回巴淡岛的第二天,电报通过通讯船传递到苏碌,然后快船送往吕宋新琼,五天后远在高雄的刘香收到了来自新琼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