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派大军剿灭叛匪,是他最本能的反应。
“陛下,殿下。依臣公平地看,朝廷对山东百姓是有亏欠的。”
“元末,山东是红巾与元军厮杀最惨烈的地方。陛下靖难时,山东又打了几年仗,民生凋敝。再加上这些年山东的天灾人祸,而朝廷却始终未给过山东蠲免钱粮的待遇。”
“如此,山东民困苦,活不下去了,要起来造反情有可原啊!若朝廷能先行安抚,再蠲免钱粮若干,再发赈灾和抚恤钱物。臣以为,唐赛儿这件事并不难解决。”
这时,内阁首辅杨士奇、兵部尚书方宾也赶来了。
“陛下,老臣以为,高希的法子更妥当一些。暴民起事,无非是受不平的待遇,吃不饱饭。朝廷只要派员安抚,解决百姓吃饱肚子的问题,便没人会跟着闹事。如此,也可避免战事一起、生灵涂炭。”杨士奇说道。
“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说得对,应以‘剿’为主。臣看了奏报,随唐赛儿起身的暴民已达数千,附近多个乡镇起事响应。不立即剿灭,贼事坐大,不可收拾。”方宾立场鲜明,主剿,兵部尚书的本色。
这是第二次朱高炽和高希在大事上,意见相左。
永乐皇帝看了看他们俩人,说道:“高炽、高希,现在你们二人一个主剿,一个主招,还各有一位大臣附议。你们俩准备怎么办?”
永乐皇帝是想看看这两位未来的君臣,在碰到矛盾时,将如何处理问题。
他也在暗中观察高希,看看他是否真的有辅佐君王的大才。
“殿下,太祖幼时家贫,家徒四壁。为了能吃口饭,先入皇觉寺,后来被迫无奈入了红巾,反抗无道蒙元。但凡能吃饱穿暖,谁没事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呢?”
“不管唐赛儿是谁,跟着她闹事的百姓都是谁,臣可以肯定,他们就是日子过得太苦了,过不下去了,要饿死了,才被迫走这一步。”
“陛下、殿下,杨阁老、方大人,恕臣直言。既然这些人都是大明的子民,他们饿肚子,陛下、殿下,还有我们这些在朝的大臣,都是要负责任的。否则,君何以君临天下,臣何以坐食禄米?”
高希这话相当大胆,实际上是在批评皇帝和臣子,没有将国家治理好,让子民饿得活不下去了。
大概这话也只有高希敢说!
高希阐述“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的思想不是第一次了,永乐皇帝、朱高炽见怪不怪,知道他行事向来会出人意料,也不责怪。
杨士奇和方宾则听得满头大汗,了不得,当面“批龙鳞”,真龙天子却稳坐龙椅,并未见怒。
朱高炽听了高希一番话,都将自己的爷爷当年被逼无奈投了红巾军的事搬了出来,想想道理确实如此,主剿的想法有了些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