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次高希去给吴贵妃问好,正好永乐皇帝也在,便将国事抛开,兴之所至共谈往事。
听到高希说十八岁因病而一无所知,吴贵妃一阵心酸,永乐皇帝则沉默不语,他想起了故去的大和尚道衍的“爔儿是后世穿越而来”的说法,若有所思。
无论如何,这段日子让高希和吴贵妃、永乐皇帝之间的感情变得亲密了。
永乐皇帝也没有重提“认义父、义母”这件事,毕竟高希还没有这样的意愿。
朝堂上的事已经够让人不胜其烦了,遑论再多一件“皇帝认义子”又或是“皇四子复活”这样的奇事了!
这天,行在(燕王府)正殿里的国事讨论充满了火药味。
哗啦啦,永乐皇帝将十几本奏折推出了案桌,奏折悉数落到了地上。
接着,又是永乐皇帝一阵急促的咳嗽声:“咳咳咳...”
刘公公嘴里劝着“陛下息怒、保重龙体”,赶紧奉上参茶,又一挥手让两个小太监上前收拾地上凌乱的奏章。
“朕早就说了,迁都之事不用再议,怎么还有这么多官员上折反对?这样的折子还送到朕的案头来,你们是想跟朕打擂台,不看到朕输你们不罢休吗?”
“陛下,臣工们只是就事论事。从永乐四年陛下下诏命令兴建北平皇宫起,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除了北平皇宫工程浩大,其间为了保证今后新都城的民生支用,还开会通河、疏浚运河,内外城还有许多配套工程,都耗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民力。这是事实啊!”
户部尚书夏元吉向来反对都城北迁,又耿直敢言,所以第一个站出来回应永乐皇帝的问话,态度一以贯之,倒不稀奇。
“事实?事实是只有将都城迁回北平,天子守边,才能让大明上下一心抵御外敌。这么简单的道理,还要朕与你们说多少遍?”
永乐皇帝看了看站在面前的这几个臣子,有种不可理喻的感觉,只能自己生闷气。
这时小太监将地上的奏折又放回了案桌上,永乐皇帝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开看了看。
“萧仪,这是你的奏折,你是一向反对北迁的。朕听说你近几个月花了不少时间查访新都营建情况,太子说你是不可多得的能臣,复了你的官职。怎么,呈上的奏折,还是要跟朕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