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
沿途究竟多困难,亲自走过方知其中艰辛。
何况早期迁徙过来的百姓,在道路不通畅的情况下,走的南方瓦罕走廊,那里多高山,多不毛之地,沿途所遇更是前所未有的事儿,他们为大唐付出太多了。
再者说,经过朝廷上下几年齐心协力的推行,约有三四百青壮年和少量年轻女子迁徙过来,他势必要亲眼瞧瞧大家的处境,以免地方上报有误,而迁徙者多死于迁徙途中。
最后,若是冒着生命危险,付出艰辛迁徙过来,没有获得宣传中的土地,房屋,连自己的家人也身死,他必须问责韩王,越王和各地的官吏。
一名而立之年的中年作揖行礼,出声道:“禀陛下,我们有土地,大量土地,比在河北道更多,也修建了房屋,家人抵达萨珊后,也全部安康,
小人还担任衙役,负责城内部分治安,美中不足,家里人口太少。”
迁徙的过程充满各种危险和苦难,他亲眼目睹过随着大军迁徙途中,依然有人不适应高原气候生生病逝,但是,成功迁徙过来,收获同样异常丰厚。
河北道,早年经历隋末之乱,人口急速下降,但武德以来二十余载,频繁的战争消失,取而代之人口急速恢复。
相较于人口稠密的河北道,经过数次大战的萨珊,可萨,人口异常稀少,遍地无主良田,十室九空,他们抵达萨珊,可萨,即获得越王,韩王分配的大量土地和房屋,甚至服兵役,奖励双倍土地。
这才两年,他摇身一变,从以前普通的佃农变成有六百亩良田的地主,还担任衙役,有钱有身份,还纳了萨珊两名小妾。
若非两地来往不变,他肯定写信让家里几名弟弟也迁徙过来。
但是,也向他说的,家里终究是人丁稀少,即使买回萨珊,可萨,昭武九姓的本地人做家丁帮忙,依然出现良田来不及耕种的现象。
总之,生活质量和在河北道相比,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