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能那么快从一片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这老东西功不可没。
这等情形下,若不是影仙子定下允许非交战方派遣军事观察员,并需尽力保护安全的规则,老头子的骨灰都已经被扬了。
耄耋之年的维拉尔对于身后两名“年轻人”吃人的目光毫不在意。
我老头子一把年纪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本来嘛,虽然挂着大元帅的名头,实际上只是个顾问而已,又没有签订契约,就算自己换个老板,也算不上背叛行为,你们记恨个什么劲?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有什么失德行为也没啥大不了的。
俺们欧洲人向来崇尚“弃约”精神,有利就遵守,无利就撕毁,了不起买点赎罪券,向上帝他老人家忏悔一把,完事后接着干坏事。
“看来我走之后,唐国又进行了军制改革。”维拉尔观察着唐军阵列评价道。
“以一千人为战斗单位,差不多是一个团的兵力。前排成横队以营为单位展开,分成两部。后面跟进的一千人保持密集纵队。炮兵置于前面两个营之间的间隙。两团之间同样有若干大炮。”
“每两个团后面有一个骑兵中队,可以在敌人溃败时穿过间隙实施追击,并对付敌军骑兵。”
“中规中矩的战斗序列,既可以展开火力痛击敌人,又可以保持密集纵队应付敌之突击。”
“如果我没猜错,两翼应该还保留有至少两个骑兵师,用来撕开缺口,追击敌军。”
维拉尔向身边的韩信介绍着唐军的列阵方式。虽然已经整日浑浑噩噩一副快要入土的模样,但提起军事,老兵的精神头似乎一下子好了起来。
“肯定不止,唐国速来重视机动。这次出征,骑兵比例不会少于三成。”韩信推测道:“除却跟随步兵机动的,也有不下两万人。”
“真是场盛事啊!”维拉尔感慨道:“三十多万人,尽管这一两百年来,欧洲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但无论是三十年战争、大同盟战争还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都没有发生过这个层面的大战。”
“不出两百年,欧洲大陆上一定会有三五十万规模的会战,甚至百万也不稀奇。”韩信对此坚信不疑:“欧罗巴群雄争霸方兴未艾。我中华春秋初年,三万人已经是青史留名的惊世大战,到了战国末期,十万人相争都是家常便饭,各大军国哪个拉不出几十万人来?”
“这不仅需要快速增长的人口,还需要极高的动员率。”维拉尔不太认可韩信的猜想:“我无法想象,欧洲有一天会出现像战国这种,超过百分之十的人口可以随时征召的恐怖景象。”
韩信笑了笑,却没有多说什么。作为从战国时代走出来的一员,兵仙很清楚当国民习惯了战争后,男子枕戈待战,健妇转运粮草是何等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