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战友们在这些不讲道理的远程火力打击下或死或伤,陶泽亦是心中愤恨,只期望能够快些穿过炮火带,冲入敌阵,杀他个痛快。
可惜这位新晋云骑尉要失望了。
一二百步的时候,敌军的子母炮、金龙炮开始发威。
而这还不是清军火力打击的巅峰。等到行至百步内,火炮怒吼之外,八旗兵的鸟枪也开始喷射。
昌平之战,除却虚攻恫吓的左翼远远被红衣大炮打击外,其他地方唐军行至一里才有炮子来袭,且准头甚差,射速也低,冲到近前也没见打出几炮来。
至于那些八旗汉军用的鸟枪,虽然威力不小,但也是在数十步内方可破甲。
而且因为鳌拜下令放开中路引诱敌军,所以那些铳手多分布于两翼,当时位于中军的陶泽只是跟炮火来了个近距离接触,却并未体验枪子的威力。
同样是因为充足的银两,清军的鸟枪质量也远胜当年的明军。
崇祯年间大明将士们对鸟枪可谓是畏之如虎,宁可拿着三十步内都破不开重甲的三眼铳当铁锤使,也不愿意扛着理论上威力大得多的鸟枪。
原因当然不是简单的北方风沙大火绳容易灭,而是不想没死在敌军手里,倒是被自家的火铳给炸嘎了。
除了自制的传统鸟铳之外,清军还使用些仿制的厄鲁特鸟枪,威力更甚。
好在此时八旗兵还没有遭遇和通泊之战的惨败,对准噶尔部赞巴拉克大火枪的强大体验不够深刻,还没有开始大规模仿制和装备这种超远射程便可穿透厚甲的重火器。
不然配上九进十连环战术和大炮海,以唐军人均铁罐头的豪华装备,怕是还没冲到近前便要被射散架了。
即便以清军现有的火器装备,进入百步后,府兵们的心态也快被射崩了。
再一次调整队形的时候,陶泽心中第一次开始咒骂身上沉重的盔甲。
就是这几十斤重的混账玩意,害得自己无法提速,不然早就冲进敌阵肆意砍杀了,又何必像现在这样,战战兢兢地生怕被敌军一颗铅丸或者炮子取了性命。
面对敌军几百焦耳乃至几千焦耳动能的火器,穿不穿甲有个屁的区别,还不如干脆点裸奔上阵得了。
火器就是这么朴实无华。这种不讲道理的玩意很完美地诠释了力大飞砖的可行性。
要说破甲,尖头的弩箭肯定要比圆滚滚的铅弹更适合,然而,你就是造个完美的三棱箭头又怎么样,不还是只有几十上百焦耳的动能?
连垃圾的三眼铳都有300焦,鸟铳更是有大几百焦。
如果这还不够,重型火枪2000焦满意否?甚至还有4000焦耳的超重火枪。
就是这么豪横。什么叫大力出奇迹,你就是把神臂弓拉出来,也甭想跟这么一个简单的铁筒子比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