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优势兵器的敌军,往往死伤过半方才溃退,沿着大阵的空隙退往后方,由下一个方阵顶上。
一般而言,这等败退的士兵精气神已经被打垮,短期内再上不得阵了。
但对于真正的精锐而言,溃散过后,还能在后队,甚至败逃过程中整队,趁敌人以为大功告成放松警惕或者追击过程中队形散乱的机会再次投入鏖战甚至来个反杀。
前方的绞肉机在不停运转着,看得后方的赵步泰罗托等人心惊胆战。
太惨了,短短半个多时辰间,汉军方阵被打穿了三层,清军方阵也换了两拨。
粗粗估算下来,当场阵亡和重伤难治的,至少得有三四千人。
前排陷阵的可都是军中精锐啊,这么拼下去,要不了多久,大军就要崩了。
多尼也是口中发苦。谁能想到这般汉蛮子勇悍至此。
明军要是有其一半的凶狠劲头,女真人就是拼到最后一个男丁也别想拿下辽东,更别提全有中国了。
但是此时是骑虎难下,想退也退不得了。
中军的步卒已经悉数压上,多王爷现在周围环绕的不过五千人的几个营头,是胜是败,就看这倾力一击了。
幸好这些凶人武器盔甲远不及八旗兵,双方交换比还对清军有利。
只希望儿郎们再坚持下,把前排敌军精锐清理干净,后面的鱼腩总该好料理了。
如明军,便只有少数亲兵家丁敢于拼命,比例大都不超过十分之一,这汉军就强悍多了,倒了下那么多人,愣是没看到一点阵型松动的苗头。
冲阵的步甲可是有不少旗下家奴出身,虽然平日里看着都是养熟了的好奴才,但那是大清国战无不胜国势日隆的情况下,而今这局面,纵然战前多尼许诺给他们开户,伤亡如此惨重之下,这些被当做死兵的奴才也难保不会阵前崩溃甚至反水。
在信郡王急切的等待中,形势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攻破敌军又一层方阵之后,清军的进展似乎顺利了不少。
对面的抵抗力度一下子弱了起来。仅仅是稍加抵挡,便向后溃退。而且不再跟以前一般,在后排方阵的掩护下从容退入间隙,反倒是一窝蜂向后方涌去。
多尼在后方看到大喜。对方的前排精锐终于拼光了吗。
我就说,这么多兵,怎么可能俱都这般勇猛。想来不过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见识过我八旗天兵的厉害。
稍后又心中暗暗定下主意,稍后敌军来求和,不可逼迫过甚,当尽快达成协议。
虽然此战赢了,损失之惨重却是建军以来所未有。浑河血战与松锦大战加起来都及不上这一战的损失。
光是中间的女真重步兵估计就得有五千多的战损,再加上两翼的蒙古骑兵,四万多人损失了两成还多。这种仗,再来两回,就要死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