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的时候两千人,回来的时候,带来了近八千人。这越打人打的仗还真没有听说过。
不过既然这些人已经来了,我们总要认真的安排一下。寇准在靠近大同方向的地方建立了第二个居民聚集区。这里住了五六千工人。
这个聚集区紧挨着一个铁矿和一个煤矿。这里的人主要工作是铁矿和煤矿的开采与运输。
孟良焦赞两位将军两位将军带来的兵卒,说实话实力真心不错。佘涛甚至认出来了好多都是杨家将的老兵。
尽管如此,该有的适应训练和纪律教育是不能放松的。
为了让他们不排斥,我特意请佘涛来训练他们。
佘涛按照我们的军事编制,将孟良焦赞的三千多人分成了两个营。然后开始了训练。
寇猛排风向我表功一般的汇报这次作战的成果,以及遇到的困难。
听到寇猛将弩箭射光之后就进攻乏力。我也意识到应该早点把步枪研究出来。毕竟人的负重有限。带上强弩,一个人带三十支弩箭就是极限了。这也是有过遭遇战,或者需要急行军,肯定进攻受挫了。没有箭的弓弩不见得比烧火棍好用。
寇猛一边向我汇报,我一边胡思乱想。当我听到他们安抚百姓的时候用了杨家将。名头时,我不禁皱眉。
虽然我对杨家将没有恶感。但是我们太行山的军队为什么要打杨家将的名头。更何况杨家将是宋国的军队。我们是晋国军队。
每次都说太行山军,总有点山匪的感觉。
这时我才想起来,我们有了组织晋国复国会。却没有给组织所辖的军队起名字。幸亏发现的早,要不然以后我们还要背着太行山匪的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