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到底是不是海盗啊,说不是吧,那大炮就天天吓唬着村民。
说是吧,他们拿东西还给钱。
最后老族长直接给陈兴荣他们的身份,定了一个新的词,文盗。
这群文盗临走的时候,还把村里的铁匠、木匠、油匠等等,凡是有一点手艺的人,全部都带走了。
临走之时还每户给了一两银子,签了个所谓的垦荒契约。
就连这王家村里的百多户,也是一个没落下。
全部都签订了契约,然后给了一两纹银。
经此一事,这老族长又把文盗这个词重新的定义为了,官老爷。
因为他实在是想不出,把给每户发钱的人,和“盗”这个字眼联系到一起。
这次的陈兴荣没再吓唬老族长,而是把陈兴显定下的条条框框,都细细的和他说了一遍。
并特意交代了,粮食绝对不可私下交易,否则可就触犯了逆鳞了。
至于其他可以贸易的物资,村中可以大力的生产,宝南那边都会给个不错的价格收购。
而且村中的众人,只要能拉过来一家有手艺的人,每人还可得一钱银子。
即使是没手艺的人家,村民也可得半钱银子。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况且还都是现银交割。
这下不用纳税、不用交粮的村民,纷纷转行干起了拉人的营生。
一封封的书信,飞向了海峡的对岸,亲戚、朋友、故交都成了他们拉拢的对象。
这可比直接抢人快多了,毕竟没有土地的那九成百姓,在对岸可是数不胜数。
就在老三忙着做人头生意的时候,那边的老四陈兴宗和张大雷,早已在返航的路上了。
他们此番的差事,可以说是最轻松的。
当那些船工的家人们,看到这些船工安然无恙的回来之后,个个都欣喜若狂。
这些人可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啊,眼看要塌了的家,突然柱子回来了,家人们能不乐嘛。
只消三日,这次回来的五十多个船工的家人们,就把家中的细软收拾妥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