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刘家村

其实也可以大致算一下:

二十亩水田可以收获大概七千斤稻谷;

除去佃租和税收,还能剩下四千六百斤左右稻谷;

按照谷壳与大米4:6左右的比例来算,再留下来年的种子,取个整就是二千七百斤米;

刘启大一家六口男女老少,苏奕按照一天四斤米左右的消耗来算,一年需要吃掉大概一千五百斤上下的米;

就是说还能剩下大概一千二百斤米;

此时一斤米大概能卖到3-5文钱,取个均价也能卖近五两银子两银子。

别小看这几两银子。虽然苏奕在再回楼简简单单吃个饭就是五两银子花出去,送同学的墨就是五两一块,买个玉笛就是大几千两,但这都是世子在金陵城的消费,走的都是高端路线。而普通农夫都是以文作为消费单位。

农村也都是自己种菜,养鸡养鸭养牲畜,再不济上山采野菜,打野味什么的,所以一年中几乎不需要买菜什么的花销。正常一年到头最大的消费就是买衣服了吧?

还有就是生病就医了,这是个没有标准的收费项目,所以最容易让人破家的就是这件事,毕竟收费标准全看医生郎中的意思,碰到个黑心的,能直接把一个本是富裕之家的病人最终不是被病死,而变成穷死的。

因为在百姓的普世道德观念中,不到最后一刻是不会放弃自己生病中的亲人,哪怕是变卖家产,卖儿卖女卖自己也要救家人的性命,活着比什么都大!

不能说这行为是对是错,常言也道清官难断家务事。

除此之外,如果也无病无灾,也没有受其他剥削的话。似刘启大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收入情况下,不出几年也会富裕起来,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写字也不是梦想。

“那李大哥家里也有耕牛不成?”苏奕突然问道,似乎此时种地的成本最大的支出就是耕牛这一块了。如果自家没有牛的话,租牛一年可得花不少钱呢。

“公子有所不知,咱们刘家村基本都是给城里的王爷种地的,这刘家村的地基本都是王府的。”问关于牛的这句话,刘启大也打开了话匣子。

“与地是王爷家的有什么关系?”苏奕有些好奇。

“公子听我说······”

早年间刘家村北有一大块地,起初是官府的,后来秦王打了胜仗,便被先皇赐给了秦王。刘家村有许多人原先便是靠给官府种地过活的,后来自然也变成了秦王府的佃农。刚开始佃租也和其他家一样,收的高!一年下来,收成好的时候才会有结余,遇上干旱,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自多年前王府的姓墨的大管家来了一趟收租之后,第二年租子便改成了三成,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还会更低,甚至可以先紧着自家吃饱饭的情况下欠着一些租子来年补上都行。

不仅如此,王府还在刘家村养了很多耕牛,但凡佃农都能分到一头用,自然都登记好的,但是不需要花钱,代价是按照自己用牛的情况,承担养牛的责任!免费用牛了那还有什么话好说的,自家娃娃有空便去放牛,自己也常常早起割青草喂牛,冬天更是要将牛照顾好了,比对自己老婆都好。

此时一头牛可比一个壮劳力还能干活,无论是春天耕地,还是秋天收粮,没了它可不行,所以说说最爱护耕牛的永远是这些养牛的人。病死的牛也不会被卖肉,而是实打实的安葬下地,真正如家人般对待。

以至于后来刘家村有谁家真缺钱没办法了,第一念头便是将地卖给王府,而这些年来王府从不曾仗势欺人过,给的都是公道价,在刘家村族老与官府的见证下交接地契。

而且当了秦王府的佃农,也能得秦王府的一丝庇护,至少官府的衙役不敢随意压榨他们。

到后来,为了享受王府佃农的福利,以至于整个刘家村的地几乎都在王府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