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金陵城,气候最是宜人。
城北秦王府,外院已有落叶随风而下。
秦王府外院共有两间书房,西侧书房为王爷平日里书写,待客之用。自秦王戍边后,除了日常打扫的下人,也就苏奕偶尔会来取一些孤本杂书。秦王不爱看书,但却收集有不少在外难得一见的佳作。
导致苏奕一度认为这些都是当年他的便宜老爹攻城略地时抢回来的,毕竟值不少钱!
另一间书房则被安排在东侧。大多只有平日里陈老夫子入府讲课时才会用到。书房陈设也相对简单些,除了日常要用到的笔墨纸砚等文房工具,书架上摆放的书也不是太多,主要还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苏奕把这称之为教室。不见丝毫奢华,主要为了符合夫子的审美。
内宅苏奕自己的院子里,同样设有一个更大的书房。平日里苏奕都是在内宅看书练字,陈列设施自然好上数倍。毕竟从内宅到外院的书房,快的话都要走几刻钟,这要是每天走几个来回……
再见(‵□′)
……
虽然陈老夫子还没有来,但苏奕还是早早在此等候。
略显慵懒地靠在椅背,手里拿的是一本刚从西侧书房拿来的老旧杂书,记载的是前朝野史。
玉儿此时也随侍在一侧,苏奕学习看书之时,研墨,点香,奉茶几乎都是玉儿操持,这些事她并不愿意假手她人。
“或许等世子选好了贴身侍女后,也就不需要我来操持这些了吧。”玉儿看着苏奕想道。
……
陈老夫子虽然多年前就被秦王聘为王府西席。但实际上夫子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书院教书为主。
这里的书院可不是一般的书院,指的是【皇家书院】。楚国开国皇帝,即先皇,为大力发展培养治理国家的人才,结合科举制,推出了书院制度。
结合历朝历代的经验,科举所取之仕,往往只是在文章,理论上出色。对于实际处理政务的能力,往往参差不齐,还需观政许久才有可能。然而这样对现在的楚国来说时间成本却是太高了。一个国家更多需要的是治理型的实干人才,因此在入仕授官前进行专业化培养是必需的。
朝廷遂在秦淮河畔圈了大块土地,建立了皇家书院。
书院的学子主要分为:科举大典上榜之进士;
各州府每年按名额举荐;
因父辈庇荫可入仕者;
还有则是捐生,顾名思义就是家里花费巨大代价,如用真金白银得来的名额,当然这样的名额非常有限。
学院又效仿朝廷六部制将书院细分为:礼,吏,户,兵,工,刑六大分系!
学院内皆是当世大儒以及六部掌权或退休官员担任授课老师。真实地教授为官以及处理各项政务的能力。
学院根据入学时身份不同,分别进行每月每年的考核,并做记录,入学三年后综合考核,评估合格者授以毕业证书。
其中,每届前十名为优秀毕业生,朝廷直接授予实职要职。
已有进士身份毕业生也可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官职分配。
剩余毕业生也可获得参加朝廷三年一度的科举大典的资格。已经上榜者,可根据排名及考核情况任命官职。
三年学习未能毕业者可最多留学三年,六年后还未能毕业者直接罢黜!
科举与学院制度并行,每年都给大楚输送众多的实干型人才。同时也缓和了勋贵子嗣的安排问题。大大减少了金陵城内纨绔子弟的数量。
也就是说,在大楚想要当官,当大官,除了科举中榜之外,还得经过书院的考核,二者合一。
所以陈老夫子,大把年纪依旧坚持每日在学院为学子们上一堂经史课。课后常常为学子们答疑解惑!为的就是给大楚培养真正的【好官】。
因此夫子何时来秦王府为世子单独授课,还得看夫子时间安排,也会提前通知王府准备。
即使如此,当初秦王聘夫子为西席时还是付出极大的代价(外人不知),苏奕却是知道西侧书房当时可少了不少珍藏。
消息传出后,羡煞金陵城内众多勋贵。
你可是书院的陈老夫子啊!
……
“殿下,门房传信,夫子已经到府上了,正向书房而来,请您做好准备。”门口有仆役传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