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王烈绝路,邴原拜见

“呵呵!在下与其素不相识,并无任何交往。在下只问一句,公心中之百姓为谁?”

王烈道:“城内数百家族,人心惶惶,皆言王垕为杀神,所过之处,士族夷灭,鸡犬不留,这些皆为大汉百姓。”

邴原却继续摇头道:

“为何在下却听闻,骠骑大将军所过之处,从未杀任何平民,只世家大族?

其至徐州,建议朝廷约法三章,免徐州百姓涂炭。

至东海郡,虽杀糜氏等百余家,却将百余家良田分于百姓,百姓深感其恩。

至淮南时,免百姓三年徭役赋税,百姓得以自袁术盘剥之中恢复。

至青州时,平原、乐安二郡,数万河岸百姓受其恩,甚至有百姓为其建生祠。

如今其受封于东牟,青州、辽东、冀州百姓争相归附,他亦未枉杀一人,所有百姓皆于东牟安居乐业。”

不得不说,邴原细细说来,讲事实,摆证据,条理清楚,说得王烈哑口无言。

原来邴原自幼家贫,十一岁丧父,早成孤儿。他家隔壁有学堂,邴原经过学堂旁就哭泣。先生问曰:“小子为何悲伤?”邴原曰:“孤儿易伤心,穷人易感怀,因此流泪。”

先生哀伤,曰:“想读书,可也!”邴原答曰:“并无束修(学费)。”先生曰:“你若有读书志向,我白教你,无需束修。”于是邴原入学。

一个冬天,邴原便将《孝经》与《论语》通读背诵。

之所以邴原对人真诚,品德高尚,当与少时遇高尚之人扶持有关。

只听邴原继续道:“公眼中百姓,莫非只有名门望族,豪强世家?公之所以惧怕东牟侯,恐因自家亦受其影响吧?”

这两句说出,王烈气得呼吸急促,但身在局中,没人提醒,眼中只盯着自家得失,直至今日,也是事实。

见王烈冷静下来,邴原再道:

“公若信在下,在下愿为使,往东牟侯军中一行。在下虽未曾见过东牟侯,却亦听闻其言,观其所行,此战当不会至于生灵涂炭,百姓受苦。公若一意孤行,那时才会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王烈闭眼沉思,良久才道:“那便劳烦根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