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考虑没错,而且其他几人也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曹操便决定用荀攸之谋。
但这却并非今日曹操召集这几位商议的目的。
接下来,曹操抛出的问题,才是关键。
“吕布反复,今夏再次反叛朝廷,与袁术结盟,我欲起兵讨平徐州,诸君有何良策。”
小主,
荀攸道:“吕布虽勇而无谋,但其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急切恐难为,不如养足粮草,再离间其与袁术,方可取之。”
这时郭嘉却有不同意见:
“袁术自称帝于寿春后,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此前又受到吕布和主公攻击,元气大伤,已成冢中枯骨。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今又有袁绍围困公孙瓒于易京,不日定可攻克。若如此,则绍将占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实力与地盘都大大增加,可集军数十万。
若那时,主公尚未平徐州、淮南,则腹背受敌。是以,主公需尽快攻取徐州,再南下解决淮南之患,方可与袁绍争锋。”
听到郭嘉的分析,曹操果然眉头紧锁。
袁术、吕布之流,倒不放在他心上,只是有了袁绍在北方,眼看着一步步坐大,这才是曹操最担心的。
贾诩和程昱也纷纷表示,必须先击破徐州,南下平定淮南之患,才能集中力量面对袁绍的压力。
“如此看来,那便只能立刻准备粮秣,集结兵马,准备东征吕布,南伐袁术了。”
战略方针确定下来,便是具体战术,这一点,众人都还没有具体策略,便是这时,曹操却看向两名文书背后认真听讲的王垕。
王垕知道,这时候必须说出自己的策略了。
这些日子,他其实每天都有考虑徐州问题,也算有些想法,今日也准备和盘托出,此时正是机会,恐怕也是仅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