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小子不得不插一嘴,这诸葛亮有个本宗兄弟,名叫诸葛诞,表字公休,因为是孔明葛侯爷的弟弟,所以也学会了“梅花枪”,实力不俗,这主儿后来跟着去了武昌,恶战一番文鸯文次骞,这据说诸葛公休的子孙往后确实的传承下来了原本的梅花枪(姜家枪实际上是改良后的梅花枪,而且不再称作梅花枪,而罗家枪实际上不是改良,而是因为尚未学全仓促而就最后大众化的定名,不过往后确实经过一些演化,更接近于古本梅花枪了),此为后话,我且不表。
韩荣这老头子用的“寸手枪”没什么意思的,但是真正的寸手枪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行当,所以曹毅心中想不到怎么破,这玩意儿其实您得这么看,这不打和打是两码事,举个例子,还是这个“寸手枪”,两个人要是真的打起来,曹毅也就找个办法给他挡了、遮罗了或者是破解了这招,但那是乱中取胜,临时找主意,就好像说尿急的人找个瓶子是一个道理,但毕竟这不是“最优解”或者说“最佳方案”,所以你没有真打的情况下,下盲棋你就得考虑好我哪一招更合适更好,因为你下盲棋是可以悔棋的,你只要不说出来,人家怎么能知道你心里翻滚五味瓶呢?到时候你多咱合计都无所谓的嘛,你可以想我拱卒,不对不对,我这个时候还是拨马,要么出车?内心中多少遍悔棋这不打紧。
所以曹毅再想他这招不起眼可是厉害,我应该用什么办法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破解这招呢?冥思苦想,可是对面小凤也没好,小凤想的是什么样子?想的是这小子七八件兵器全都挨个论上来了,整一个全武行!这都不像话!可是他厉害啊,双锤撒了手大刀要点我前胸压我脖子!这怎么办呢?
一百五十个回合,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多,但是这两个人的时间似乎已经停滞了,因为他们无限的在思考应该怎样才算是最优解,一般手段那我都瞧不上。
心里头确实有点难过,因为你这样算不到头儿嘛。又过去了一段时间,双方似乎都能听到“沙沙”的风声,曹毅似乎有一些丧气,但是小凤也是丧气的不得了。
两个人下意识的觉得已经没有太好的办法了,但是都咬牙出招,几乎同时,两个人长舒一口气,“唉!”,“哎!”,好像是翻过去这个坎儿了,随后又开始激烈的第二轮(可以这样说吧)“眼斗”,这一次两个人之间似乎开始了比较激烈的拼斗方式,内容更加激烈,更加刺激惊险了,在很短时间两个人两个人都估算到一百回合,那为什么这一次估计就要加快呢?因为这两个人都考虑到一点,那就是在实战中如何能有这样“任意私下悔棋”的可能性呢?对面搬刀头献刀攥了,那你不得立马跟上啊?怎么可能瞎寻思?所以都加快步伐,力求在我预计敌人是什么样的招式之后,立刻给出我自己的判断。
当然了,有客官爷就想问,您这跟自己跟自己下棋有区别吗?说实话是有区别的,但是有类似的地方,类似之处就是你都要自己通盘考虑,自己全部掌握,但是真实的战场上,敌人不可能跟你自己下棋一样,蓝方让着红方,所以你估计的时候,敌人是必须要用全力以及尽量杀招的,否则你指望着“自己让着自己”有什么用?
小子小时候就玩过几趟自己跟自己下棋的事情,我的感觉是很难,大家不要轻看了这一点,自己跟自己下棋实际上并不容易,我的棋艺和没有也差不多,但这个判断没有问题,自己跟自己下棋真的很难,就因为赢得是你输的也是你,你自己怎么掌握呢?因为你去安排红方赢这样的事情太简单了,可是弱智一般输掉的黑方也是你自己,这样岂不是“自己侮辱自己”么?想要感觉起来“旗鼓相当”或者是“激烈鏖战”,往往会因为水平原因弄成“两个大傻子”这样的局面,就是说红方走的也很烂,黑方走的也很烂,最后下一个“一塌糊涂”,虽然二十多年不这样玩儿了,但是回想起来我觉得还是很有记忆的,因为真的没有太多的趣味性,自己跟自己下棋和自己跟自己摆弄小兵人儿不太一样,自己跟自己摆弄小兵人儿有意思的多,而且不会产生自己跟自己两边儿全降智的情况。
可能有一个原因是下棋有章法,他就得这样弄,但是玩儿小兵人儿不需要,随便怎么弄都可以了。
一百多个回合之后又一次长考,但这一次两个人都放弃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真实的战场是这样子的,那么我还没考虑好怎么出招对付,敌人都杀过来了,我不是已经阵亡了吗?哪儿还有机会“悔棋”,“长考”,这不是没边儿没沿儿的事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约而同的,小凤和曹毅突然同时拨马往回点蹄子,两个人看向对方,因为宁静已经被达达马蹄给打断了,两个人也意识到了,我们都输了。
曹毅释怀的擦擦脸上的汗,小凤也抹抹额,感觉是酣畅淋漓,从桑拿浴中终于出来了一般,解脱了吧,曹毅觉得这一次的鏖战,虽然没有真正你一刀我一枪的干起来仗,但确实已经很够了,不是肤浅的对决,而是真正高手的典览。
小凤也觉得着实不轻松,敌人厉害呀!我也就是没有跟他实战,不然比拳拼内功,我有一项能站住脚吗?我好像觉得自己厉害,可是人家的能耐才叫做深不可测。
曹毅拨马就走,小凤根本不想停留,败军之将何以言勇?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