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再回临津的路上,年轻膏粱子弟不由问道:“徐哥,我们真的要造朝廷的反吗?”
年长的膏粱子弟说:“你们可知道,我们徐家为何一门两国公,就是因为当年我们在成祖靖难时,两边下注。
小主,
而今我们也该为自家,寻另一条路了。”
而随后两天,李百户和王把头,在城外继续扫荡下乡抓民夫的衙役和巡检兵,双方都出现了伤亡。
临津知县非常生气,但除了责骂衙役和巡检兵之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到第三日,不得不加派人手去下乡。
第三日,李百户和王把头就组织人手,躲在密林之中,造成附近的百姓都逃走的假象。
虽然这两日损失了一些兄弟,但新加入的更多。一下子增加到三四千人。
衙役和巡检,这次倒是收获不少,抓了不少的百姓。
可还没有进城,就遭到李百户带着上千青壮,就在离城一里多路的地方埋伏。
衙役和巡检哪见过这种阵仗,看到离城门不远,就一个个如丧家之犬一样,逃进临津城。
这一幕自然被京城来的膏粱子弟们看到。
当晚,这些膏粱子弟就带着家丁,死活要连夜出城。
可此时城门早已关闭,守城的衙役巡检不敢开门,双方就在城门口闹将起来。
这些膏粱子弟,就发挥了自己纨绔的一面,一言不合就动手,把守城门的衙役和巡检,打的只好打开城门。
当城门开到一半时,一辆马车的车轱辘突然掉了。
膏粱子弟于是冲到城门楼上,要城楼上的守卫,下去帮他们修理马车。
埋伏在不远处的王把头,看见城门大开,立即带人往城门口冲。
城楼上的守卫,看到有人往城门口冲,刚想发出警报,就被几个膏粱子弟砍翻在地。
很快,随着王把头带着民夫冲进城,北城门宣告失守。
王把头一鼓作气,冲进县衙,抓住了作威作福的临津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