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刨去养活这些俘虏的最低成本,他每年至少能稳稳地赚进三百两银子!
这无疑让周围的百姓们羡慕不已。
整个吕宋岛只有五十万人,根据朱瞳的估计,只要完成最基层的开荒,至少要一千万人,现在还差得远呢。
因此,吕宋岛对于免费或廉价的劳动力需求仍然迫切。
这荣耀牌设计得十分精美,有两幅,一副由纯铜打造,适合挂在大门口;另一副则由纯银打造,更为精致,适合悬挂在屋子的正堂。朱瞳会亲自派遣官府的官员,上门为这些家庭钉挂荣耀牌。
持有这荣耀牌的家庭,日后若遇到冤屈或受到欺负,可以直接跳过下级衙门,带着荣耀牌到提督府进行申诉。
这些离家闯荡的百姓,多数出身于内陆的贫瘠之地,他们原本出身贫寒,家无恒产。
如今,他们开始领悟到,生活的出路并非仅限于田间地头的勤劳耕作,战争,同样可以成为他们迅速积累财富、赢得荣耀与寻求保障的另一条捷径。
这一战,朱瞳无意中在吕宋岛的民众内心深处播下了一颗帝国主义的种子。
除了广大民众,提督府也特意为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公职人员和士兵的家属,颁发了象征守护者荣誉的牌子,以此提升公职人员和士兵潜意识中对保护百姓的责任感。
赏功罚过,这是亘古不变的铁律。
朱瞳的奖赏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更是深入精神层面,给予英勇牺牲者全面的尊崇与肯定。
这一制度在大明王朝前所未有,荣耀牌的首次颁发不仅涉及吕宋岛的居民,甚至包括为战争英勇捐躯的土着家庭,其产生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民间对此举更是齐声支持,彰显出对牺牲者的无尽敬意。
在为这些英烈举办葬礼时,百姓们用最真挚的话语表达出他们的感激与敬仰:“他是为保护我们吕宋岛而英勇牺牲的。”
这种精神的传承,在某种程度上抚慰了人们的悲伤,更让吕宋岛的居民们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更强烈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战争已经落幕,后续的收尾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所有奴隶都已被妥善分配。
在使用过程中,百姓们惊奇地发现,与黑人奴隶似乎天生就擅长摘棉花和种植西瓜相比,红番奴隶则在种植水稻、修筑道路以及挖矿方面展现出了不凡的天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