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盐制作出来几天后,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村民们的餐桌上,不再是那苦涩难咽的粗盐,取而代之的是洁白如雪、口感细腻的细盐。
这一天,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来到了村长王德福家。还没进门,就听到屋内传来阵阵笑声,原来是村长正和几位村里的长辈在谈论着这细盐带来的变化。
我敲了敲门,走进屋内。村长看到我,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阿木,快过来坐。”
我找了个位置坐下,有些急切地说道:“村长,咱们这细盐做出来了,村里大伙也都吃上了,可不能光咱们自己享用,得想办法把盐卖出去,给村里多赚些钱。”
村长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对,这是个好主意。那你心里可有啥打算?”
我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我这几天琢磨了一下,咱这细盐品质这么好,跟那苦涩的粗盐根本没法比。我觉得定价得高一些,至少得 150 文一斤。”
屋里的赵大叔听到这个价格,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赵大叔说道:“阿木,这价格是不是太高了?能卖得出去吗?”
我认真地解释道:“叔伯,您想想,咱们这细盐味道好,杂质少,那些富贵人家肯定愿意花这个价钱买更好的东西。而且现在市面上的粗盐一般也就 60文到100文一斤,咱们的细盐多了这么多优点,价格高一些也是应该的。”
村长王德福沉思了片刻,说道:“阿木说得有道理,咱们不能小瞧了这细盐的价值。但也得考虑市场的接受程度。”
我接着说:“村长,咱们可以先小批量地拿去卖,试试水。如果卖得好,再大量供应。而且咱们还可以讲讲这细盐的制作有多不容易,让买家知道它值这个价。”
村长王德福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行,就按你说的办。咱们先准备准备,选个好日子把盐拿到县城去卖。对了,我认识县城一位盐商叫袁天酬,说不定能通过他打开销路。”
通过村长的关系,很快与县城第二大盐商袁天酬见上面。县城的四大盐商,各有其背景和现状。
首先是袁天酬,他是县城的第二大盐商,为人精明能干,生意头脑极佳。虽出身贫寒,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盐商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盐铺分布广泛,但近年来受到第一大盐商的挤压,一直渴望能找到新的优质盐源,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排名第一的盐商叫林富祥,家族世代经营盐业,根基深厚,人脉广泛。他掌控着县城大部分的盐业市场,对袁天酬的崛起一直心存警惕。
第三位盐商是赵德财,原本是个小商贩,机缘巧合之下涉足盐业,靠着一些投机取巧的手段,在县城站稳了脚跟。但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稳定的盐源,生意时好时坏。
最后一位盐商是孙永贵,他是个谨慎保守的人,生意规模不大,但口碑不错,主要服务于一些固定的老客户。
说起村长救袁天酬的事,那得回溯到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
那天,寒风凛冽,雪花纷纷扬扬地尚早。村长去县城办事,事情办完后天色已暗,他便匆匆踏上了归村的路。路过一条狭窄的小巷时,突然听到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村长心中一紧,顺着声音走去,只见几个身强力壮的大汉正围着一个瘦弱的年轻人拳打脚踢。那年轻人看起来不到二十岁,被打得蜷缩在地上,却仍紧紧护着怀里的一个包袱,嘴里不断求饶:“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村长见此情景,大喝一声:“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村长之所以敢“多管闲事”并不是不自量力,因为他曾经是一位将军麾下的亲兵,武艺不俗!这个晚点再介绍,救人要紧。
那几个大汉听到有人呵斥,停了手,纷纷转头看着村长,其中一个浓眉大眼的汉子恶狠狠地瞪着他:“老家伙,我看你是活腻了!”说罢从怀里掏出小刀就往村长冲来。
村长当时还不到五十岁,身长八尺左右换算成现在单位就是一米八上下。常年当兵身体也非常健硕,所以完全不惧怕如此一个宵小之辈!
当大汉举起小刀准备刺杀那刻,村长的大拳头已经提前打在他胸口,还没等大汉反应过来 ,又是一个螳螂腿扫下,只见大汉随即倒地,嘴角还渗出一点血丝,小刀也飞落到了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