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四场,依旧沿用逐场淘汰制,第一场考完,考官们会在剩余几日内,将第一场的所有考卷批阅完毕,筛选出有资格参与第二场的考生,并于贡院门口将名单张贴公示。
这几日后的第二场,即为经义考,考察的便是学子们对于经义的熟悉与掌握,第三场诗赋考,也是考察学子们的文采,第四场策论考,即是考察学子们的治国理政之能。
第三场和第四场,学子们可以进行自由发挥,但第一场和第二场,较多的客观科目,则是比拼学子间的学时积累与底蕴,这需要多年的毫不懈怠的水磨工夫,根本毫无捷径可言。
当然其中运气还是也要占一部分的,王平回想了一下,如果他不曾有错漏的话,这通过第一场考试对他来说,没有一点问题,只是有一些偏僻的天文题,做起来颇为棘手。
但一些小的问题,影响不了整体的大局。
不过下三场,考官的主观性会占据很大一部分,他得早些决定是从文采性下手,还是从务实性下手。
依照老师柳夫子的看法,乡试一二场更多考察的是学子的下限,而这三四场更多则是学子的上限。
从今年乡试的科目顺序来看,朝廷录取考生,似乎在从文采向实干进行转变,不过最终是选择文采,还是选择实干,终究还是要看最后的录取结果。
王平吃过饭,便径直回了院子,准备看看经义笔记,继续维持维持平时的状态。
赵氏见王平起身离去,张了张嘴,嘴里咕哝道:
“今天听许多后生说,他们题都没写完,也不知道平儿考的怎么样.....”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王老头拉了拉胳膊,王老头转过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小声道:
“考完了,就不要再问了,以平儿的能力,想来不会有啥问题的,咱们就把平儿照顾好就行了,其他的平儿有主见,用不着咱们给平儿压力.....”
日头落下,月亮升起。
王平小院里,摇动的烛光前,王平正一张张的翻着经义,又是一页纸张被翻动,视线从小院而出,渐渐被拉远……
直到来到庆州城的贡院之中……
随着第一场考试结束,贡院也随之被官兵封锁了起来,朝廷对于科举一事,本就极为重视,去年又因为战乱等事,朝廷各处比往年都有了不少的职位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