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爱卿所言甚善。只是李芳远岂能轻易答应?"
朱允熥道:"他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可派人出使朝鲜,向李芳远讲明,只是借道而已,战事一旦结束了,军队就会撤回,保证秋毫无犯,保证不染指他一尺土地。
都这样跟他说了,他再不答应就太不像话了。
况且,朝鲜与日本仅隔着一道海峡,他如果不答应天朝借道的要求,将来日本欺凌他,就别怨恨朝廷坐视不管了。"
朱标道:"你说的有理,只是这使者的人选,需得慎重考虑。”
朱允熥道:“父皇,儿臣推荐一人。"
"谁?"
"解缙文名满天下,口才了得,定能不辱使命。”
朱标略一思索,便同意了允熥的建议。
“甚好。就命解缙为使者,出使朝鲜。待他归来后,再作定夺。”
解缙自幼就有神童之名,五岁出口成章,十三岁遍读诸经,十八岁江西乡试第一名,十九岁进士三甲第十名,极受朱元璋赏识。
但解缙为人,恃才傲物,洪武二十四年,因为替李善长辩护,被朱元璋贬归乡中,十年不得重用。
解缙每天游游于市井之间,表面上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实际上渴望回归朝廷。
永乐四年二月初的一天,解缙正在酒楼中烂醉如泥,他的侄子突然跑来找他。
"叔父,南京来人了,正在家里等着。"
解缙听到南京两个字,酒立刻醒了一半,惊问道:"来的什么人?"
"不知道来的什么人。一起来的,还有知府和县令。南京来的人坐着,知府和县令都站着。"
解缙酒全醒了,问店家要了一盆水,将脸洗了,才故作轻松回家。
只见车门口停满了车马。解缙忙走了进去。
"解学士,别来无恙?"
解缙定睛一看,正是当年在朝中的好友戴春,和他同榜中的进士,如今已经做到了大理寺少卿。
解缙忙作揖打躬,"戴兄恕罪,有失远迎。"
又向知府、知县问好,亲手奉上好茶,笑盈盈问道:"是哪阵风将戴兄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