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贞心中苦笑,我敢么?我能么?
如此两边信使往还数月,终于在大唐二次开国之后,刘鄩深知力不能及,终与朱有贞达成妥协。
刘鄩改任亳州团练使,手下大军交还朱梁朝廷。
朱友贞则承诺对刘鄩既往不咎。
所以,有时候压力也有其积极作用。
于是,就在大唐二次立国的当月,刘鄩率领二千心腹离开滑州,赴任亳州,从此退出了河北战场。
……
黎阳。
这是朱梁在河北仅存的立锥之地。
辽王李洵正立马城东十里,远望黎阳渡,只见城头的梁军是一如既往的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脱离了牢笼,自由着实让人迷醉。
开国期间,小伙子与三叔议妥,准备领兵出塞去征讨渤海国。
安西有李承嗣。
漠北太苦逼。
云南嘛?呵呵,更像是做梦。
看来看去,就是渤海国了。
其实三叔是建议他东渡倭国的,但是李洵没肯。三叔说,那边盛产金银,呵呵,我信你个鬼。三叔这辈子都没去过倭国,李洵活了小半辈子也没听说这回事,三叔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也不去。
自大祚荣立国,这个海东盛国一直是唐朝心里的一块疮疤,竟比大唐还活得久。大侄子愿意去东北喝风,远走海东……
反正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当然,这得等到灭梁之后。
豹骑军,如今叫做左羽林军,定员五千骑。
这两年混得惨,豹骑军只剩下二千不到人马,跟三叔说妥了,李洵忙下手新募得一批健儿。他准备在这中原战场上完成队伍磨合,将来好去山北逞英豪。
朱梁换帅是件大事,李洵主动请缨来查探敌情。
刘鄩退守滑州时只跑了数千,之后逃兵陆续归队,最终也就一万出头。他将大部屯在河南的滑州,河北黎阳只留两千人马守渡口,以水师战船连接两岸。
年初,唐军曾试探过黎阳。
刘鄩十分机警,河北有警,梁军迅速就从南岸遣兵渡河,依托坚城固守。
唐军无意死磕,遂解围而去。
受李洵牵连,豹骑军蹉跎许多岁月,弟兄们都快绝望了。若非李老三一向防得紧,难说会不会插他两刀。
如今李洵与三叔和解,这数月得以在卢龙、魏博甚至义昌募兵,刚刚完成新兵操练。队伍从大名出来时还很生涩,但是经过月余在外游荡,倒是渐渐像模像样,有点强军的意思了。
左羽林军,在禁军十六军中排位第一,既是荣耀,也是负担。
全军上下都憋着股劲要做下一场大事,不能缀了豹军的威风。
毕竟,这是先辽王的卫队,嫡系中的嫡系,必须无比荣耀。
延续了李洵的一贯传统,左羽林军只录汉儿,甚至长得胡气的他都不要。论颜值,妥妥的唐军担当,至少李洵自己如此认为。
唐军,太胡了。
其实,国朝初年,经制之军还是汉儿的天下,胡儿也就干点脏活打个杂。可惜制度渐渐崩坏,后来渐渐弄得是白皮黑皮、卷毛杂色样样都有。
上一届李大郎白手创业,不能挑不能拣,所以豹军也承袭了唐军一贯的好作风。那些神神鬼鬼的家伙,着唐衣、说唐言,还有那逆风飘三里的体香扑鼻……
火,洵哥儿实在是不能接受。
既然如今的豹骑军是爷爷说了算,李洵也就大大方方安排下去。
面对唐骑在外逡巡,梁军只肯守在城中做乌龟,绝不出城浪战。
对此,李洵非常无奈,任他怎样挑衅,对面都毫无反应。离近了就放箭,离开箭程就绝不来追,仿佛刚刚放箭的不是他们。
秦家二郎策马而至,道一声:“将军。”秦二郎跟随李洵多年,即便是最晦暗的日子也对这一届李大郎不离不弃。如今出任左羽林军豹骑都指挥使,定位类似于老马匪的毅勇都,五百骑担任全军斥候工作。
看他形容,李洵揣测是有所发现,便道:“怎么?”
秦二郎道:“我在河上见了浮冰。”
李洵蹙眉道:“浮冰?这才十一月初。”
如今的黄河与后世很不相同。比如在后世常见的封冻就极无规律,冬季会有浮冰,但河面封冻却并非年年都有。事实上,大部分年份都不会封冻,或只有极短的冰冻期。
十一月初有浮冰,这就意味着今年极可能会黄河封冻。
不自觉地裹了裹身上的衣袍,李洵策马骑行,道:“走,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