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十三年,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
二月初二。
龙抬头。
沙州。
敦煌。
数十年来,在河西,归义军就是一杆旗帜。
河陇陷蕃,是河西、陇右无法描述之痛。
天宝年间,唐军本已夺取黄河九曲之地,将吐蕃压得步步后退,行将崩溃。一场安史内乱,河、陇精兵东去,吐蕃不但逃过一劫,蕃儿趁机全取河西诸州。
彼时,大唐曾经的第一打手兼唐协军,回鹘人看唐军元气大损也有点飘,在执行上峰任务时划水打滑头仗,还对大唐的安西、北庭背后下手。
整个陇右道丧失殆尽。
李亨以降,几位李唐天子无能,家里家里搞不清,外头外头镇不住。最后竟与吐蕃议和,承认了河陇丢失的现状,彻底放弃河陇。
如此窝囊,李二泉下有知,都得掀了棺材板子爬起来。
但是大唐朝廷窝囊,吐蕃更是混蛋。
这帮高原蛮子,被唐朝摁头捶了上百年,一朝得意就彻底放飞了自我。
大唐在河陇建立的是秩序,带来的是富足与文明,吐蕃在河西却是横征暴敛,弄得天怒人怨。
不仅如此,吐蕃家里也学着大唐闹内乱。
今天这个造反,明天那个叛乱。
大中二年,即公元八四八年,河西豪族张义潭、张义潮兄弟终于抓住机会,趁吐蕃内乱之机,联络沙州豪族起事。汉蕃百姓群起响应,二三年间,便恢复沙、瓜、甘、肃诸州,并于大中五年,由兄张义潭携地图户籍入朝。
陷蕃百年的河西陇右,就此归唐了!
大唐遂于沙州置归义军,授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
后,归义军又复凉州、北庭等处。
至此,河陇尽属汉土。
西尽伊吾,东接灵武,河西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
这是安史之乱以来,唐朝最可令人称道的胜利。
要知道,老李家的祖坟就在陇右呐。
可惜,归义军也就此盛极而衰。
河西陇右地处关键,不但是重要商路,更是关中的重要外围。可惜在河陇起事中,大唐朝廷作用有限。
嗯,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直接参与。
总之,不管怎样,李唐朝廷对于河陇诸州为张家把持的状态非常不爽。对河北的逆蕃,朝廷无可奈何,但是对归义军却是花样百出。
原因简单,因为河西之地地广人稀,本土出产有限,若图发展,必须获得汉地的支持。所以,唐朝卡着人口与财货这两个命门,再加上一点挑拨离间,就能折腾的归义军死去活来。
比如,张义潭入朝为质多年,于咸通八年去世。为维护朝廷信任,张义潮入朝为质,以张义潭之子张淮深任留后。但朝廷就没有任命张淮深为归义军节度使,从大义上给他添堵。
归义军内部成分复杂,张家只是盟主,本来管理就难。再加上朝廷各种使绊子、撩阴脚,张淮深终于死于内乱。
先是,张义潮之子张淮鼎杀张淮深自立,死后为大将索勋篡权。
之后,张义潮之孙、张淮鼎之子张承奉又杀索勋夺权。
归义军内乱多年,实力大损,甘州为回鹘窃据,肃州龙家也不再听从号令。
重新掌权的张家话事人张承奉一度欲图振作,有意武力恢复河西诸州。
时值朱梁代唐,张承奉遂自立西汉金山国,号白衣天子,不奉朱梁正朔。奈何时移事异,实力不济,张承奉用兵多年,战果寥寥,反而兵败受辱。
两年前,张承奉于忧愤中离世,州人公推张义潮外孙婿曹仁贵主持州事。
时,归义军仅保有瓜、沙二州而已。
曹仁贵者,曹议金本名也。
接掌州事两年,曹仁贵低调做人,去西汉金山国号,止兵戈,东与甘州回鹘联姻,西与于阗国主休好,勉强维持局面。但是,任谁都能看到,沙、瓜二州孤悬域外,诸胡环伺,没有强援,也就是个苟延残喘的局面。
强援?
朱梁指望不上。
曹大帅举目东望,嘿,谁想得到,卢龙李家竟是李唐宗室。
年前一队商旅通过,说卢龙李家宗室复兴,不但在中原数破梁军,甚至取了夏绥、灵武二镇,将党项羌揉圆搓扁,十分得意。
灵武,这就不远了呀!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