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募了民夫拉纤,好在此时风力尚足,大船扯起风帆,虽是逆水行舟也不甚费力。有义昌节度使的公文,又有魏博武夫护送,顺利到博州靠岸。就地卸了盐货,搬上粮食,史十三果然将家眷上船一并送走。
买卖做成,本来该走,李崇武又觉着回去大不甘心,就跟二哥商量,想留下再看看情况,万一还机会呢?跑了几千里地,只做这么一笔小买卖,实在太亏。来也来了,屠子哥是无可无不可,在魏博有酒有肉有姑娘,日子正好。于是,李三便安排刘三带了两船先走,留下一船在博州听用,既能紧急逃命,顺便还可采办一些铁料、军械。营州百废待举,去弊兴利非一日之功,尤其这铁料、军械至关重要,多加采办,意义重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送走刘栋,众人又从码头折回聊城。
打了李存信,肯定会把独眼龙招来,魏博上下都心里有数,正在抓紧备战。史仁遇回到博州整顿兵马与城防,见李三几个回来,纳闷道:“我道你回卢龙了,怎么不走?”黑哥把胸膛一挺,道:“唉,不能拿了好处就走。万一镇中需同晋王商谈,俺还能出份力气,帮着转圜转圜。”这话说得漂亮,史仁遇心下感动,仍留他在自家府里居住。
魏博应付外镇来攻的经验和教训都很丰富。那边罗大帅备了三万大军在魏州,为了保家卫镇,其余各州各县也都动员起来,比如博州上下就集合了近两万人,除去部分驻守各县城,大约七八千不到一万都在聊城守御。各种器械,什么滚木雷石,强弩石炮,大锅金汁,样样不少。
作为客军,眼下无事,本来让小屠子也跟船回去,奈何孩子死活不肯,黑哥便带着儿子,天天早起操练,打熬筋骨。城里局促施展不开,就出城折腾,每日清早出城傍晚方归。小屠子野了多年,难得爸爸亲授技艺,学习态度非常端正,刻苦用功绝不偷懒。
这日,屠子哥带着大寨主几个出城,先走马二十里地热身,正要开练,忽见远方扬起一阵烟尘。老马匪一骨碌下马,趴在地上倾听,起身报道:“似有大队马兵奔来。”二哥黑脸蹬他一脚,还他妈用你听么,那遮天蔽日滚滚烟尘,除了大队骑兵,还能是什么。
不用想,定是河东兵来到。出兵先抢一波,老套路了。
黑哥素来胆大,大队敌骑靠近也不急走,就想看看这是哪个部分。待烟尘渐近,一杆“李”字旗猎猎飘扬,就有些丧气,鬼知道这是哪个“李”。
目测距离不远,二哥决定拨马撤退。
许是这阵子安逸久了,跑几步发现坏事。出来转悠,没带备马,只跑数里,坐下的马爷就有些乏力。可能此次南下过于散漫,一说跑,众人纷纷打马狂奔,又忘了屠子哥的难处。转眼间,连一向忠心的郑全忠都快跑到没影,窜得最快居然是亲弟弟郑老三,这他奶奶地跟谁去说道理。
眼瞅城门还远,只怕不到跟前就要被人追上,愁得老黑是额头见汗。
贼人越追越近,二哥心下着慌,奈何马爷疲累,实在快不起来。奔几步回身再望,那追在最前的贼兵已准备搭弓射箭了。前面怕不还有十来里路,城里也不像能有救兵的样子,感觉要完呀。正自发愁,老黑忽然反应过来,追在前面的不过十骑,大队人马似是小跑慢行,离得还远。当下把心一横,怒吼:“走不脱了,回身杀一阵再走。”
那马快的郑三已多窜出里许开外,等闲是不得立刻回转,离着最近的,居然是宝贝孩儿小屠子。这小二哥真是一点不慌,一边跑还一边看爸爸,此刻听到招呼,立即响应,准备拼命。
二哥慨叹,还得是亲儿子啊。
放马稍松一口气,待看手下已在转头,就不多等,提刀反身冲上。
追兵奔了也不知有多少里地,总之各人也有马快马慢,前后拉得老长,全然不见队形。冲在前头那位匪兵甲纵马张弓,只待冲近要射,不意屠子哥杀回来了。见这老黑一身素色布袍子,提了把刀就来送死,真是欢喜,进了射程拇指一松,羽箭就破空而出。屠子哥自知今日皮儿薄,中不得箭,紧紧趴在马背小心躲避。耳听风声近来,连忙举刀格挡,脑袋贴得更低,恨不能塞进马脖子里。好在那匪兵甲追久也无准头,羽箭歪歪扭扭从身边掠过,一根毛也没有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