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新起点(二)

刘三只能继续硬起头皮胡诌:“韩公。待收复营州,不出刺史一职,只是如今么,怕要委屈在我军中,做个司马。”韩哥道:“不是有个李司马?”刘三道:“不同不同。你是韩司马,各是各。”韩梦殷也搞不清这里的弯弯绕,道:“未知李将军这是哪一军?有多少人马?”就算要卖,也得卖个好价钱不是。刘三脸有点红,答道:“呵呵,豹骑军,本都一千六百人。”

这也对上了。一千六百兵就不少,韩梦殷做过刺史,对卢龙的实力也算有些了解,加上卢龙镇兵那得有两三千人马,在镇内也是股不大不小的势力了。老书生被成功带偏,以为眼前这黑厮就是新来的兵头,军队草创,看规模也算是一号人物,暂时委屈也不是不行。而且,你看这些武夫此时很好说话,若真违拗了也就难说。想到这里,韩梦殷便道:“也罢。不过,韩某无德无能,未毕能帮到将军什么,到军中怕是要给将军添麻烦了。还有一事说好,军务韩某不熟,若不能胜任,还请允我离去,以免误了将军大事,也坏了韩某性命。”为了一家老小的安危,韩梦殷无论如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乱世浮萍,生死难料呐。

二哥看不用下手绑人就请到这位韩公,总算完成了刘三的心愿,心中欢喜。主要那边酒局估计刚刚开始,黑哥还惦记着李三的好酒,大腿啪啪拍得作响,道:“善哉。李三,韩公这事你仔细安顿,俺去看看那边什么情况。”说罢起身,向韩梦殷做礼告别,留下刘三善后。

……

武夫们最讲实惠,领了赏赐,再大碗酒、大块肉地吃下,气氛很是热烈。至于是否真正归心,还要再看,但至少面上对新来的同行还算友善。李崇武忙着四处走访,到处查勘,二哥则抓紧时间募足人手,开始练兵。怎么站桩,怎么操练,这些事务都有成例,不一一细表。

过了元日,大概上元节前后,李大郎与豹骑军剩余人马总算陆续赶到。

乾宁二年初的卢龙县城,正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数千军士、上万头畜牲云集,顿时让一向平静的平州显得人声鼎沸。

曾经的刺史府被辟做安抚使的将府,明亮的正堂里,是李大郎为首的主要军头,平州镇军副使于谦亦在其中。堂外则搭了棚子,点起火堆,吊着大锅咕嘟嘟冒泡,肉香酒香弥漫其间,围坐着各都各营的骨干小军头,队正以上基本都在。一干武夫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喜悦。

李大郎端着酒碗,来在当中,务必让每个人都能看清听清,昂然道:“当初众兄弟随我投军时便有言在先,这一军非我李某一人之私产,乃我等共同之基业。后来每有新人加入,我总要讲此话再说一遍,不厌其烦。此非虚言,实为李某之真意也。功名利禄,共取之,荣华富贵,共享之。生者,不忘往者,贵者,亦不忘贱者。一句话,勿相负也。数载以来,某自忖未违此言,诸君亦不曾负我。豹军能有今日成就,诸君,共饮之。”

最初在景城投军时,刘仁恭自身尚且难保,他们这些小弟过得什么日子可想而知。刘窟头苦心孤诣,重新拉起队伍,刚刚回到幽州,又被扔到安边城吃了几年西北风,之后寄人篱下辗转河东,如今歪歪扭扭回来,还捞了个平州落脚,别人不知此中辛酸,李大却是冷暖自知。秦光弼、张德等老弟兄闻言,亦感同身受,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

待众人皆拜饮,方又道:“借今日这酒,某还有话说。”见李大收敛笑意,众人亦皆肃容。“诸位告身某已取来,宴后自有人奉上,虽非大富贵,亦足慰亲朋。只是一路行来,有几多兄弟故去?张郎、秦郎,你等随我赴景城者今存几人?饮水思源,今宵我等高座,区区数匹绢几斛粮,又岂足告慰旧友在天之灵?

从前我军颠沛流离,无处安身,许多事有心无力。今后,某要圈些田土作为军产,唤作‘荣军田’者,招募流民耕种,所获供养亡者家眷。诸君随我征战,不能流血又流泪,凡我袍泽,必不使一户饥馁。这一碗,敬往者。”说着一碗酒洒在地上,众将亦如是。

二哥触景伤情,不禁想起死去不久的大哥,借着拿酒以袖掩面,偷偷擦去眼角的泪珠。悄悄瞧向堂中,张德、秦光弼或也想起了逝去的挚友,均是双眸含泪。

“这第三碗酒,敬大王。”与众人又饮一碗。喝得有点草率。

“这第四碗酒,敬刘帅。”李大端着酒碗却不急吃,形容古怪道,“若非刘帅抬爱,我不到河东、不遇大王,我豹军又哪有今日这般造化。来,敬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