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银行由两河总督府背书,不论在何处,只要拿着中华银行的银票,都可兑换银两。韩林承诺,当地银行若是兑不出,各地政府、商户收兑的,两河总督府将加两成利息兑付。
鉴于银两在交易中多有磨损损耗,郑州也开始了银元的制作,鉴于历史上袁大头的口碑无与伦比。韩林决定仿制。
北洋政府《国币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
同时制作毛币、分币,方便百姓日常生活。政府税收率先使用新币。凡使用新币上交税赋的减免一成。商户和百姓日常交易中不得拒收新币。
待韩林政府累积足够信用后再发行纸币。相信只要韩林一直打胜仗,一直存在,那钱也就足够坚挺。
相对于清政府收税全靠白银,还要兑换、火耗、折色,你是一个农民,种着十亩地。当年须交税三两。种地种的是粮食,收上来换的是铜钱或者碎银子。铜钱兑换银子要收上一笔兑换费。
银子的质量不一,还要统计为库平银的成色,因此又要扣除一笔折色费。
官府收了银子还要统一融化,筛除杂质,做成统一的库平银,上交国库。熔化时总有些损耗,这叫火耗。
这些损失官府是绝对不会承担这笔损失,最后权算到了百姓头上。你要交三两的税。就必须多拿出一两来。
百姓算是倒了大霉,这还只是正税,地方上的苛捐杂税更是多如牛毛,光银子上的花样就能让百姓脱一层皮。
若使用了银元,起码火耗、折色上归了政府承担,能让百姓少交多少银子,少受多少罪。
银元正面是壹元,背面是一条龙。后世称之为龙洋。